搜索
西新区 首页 西海岸百科 青岛市志 查看内容

青岛市黄岛区红石崖办事处——大殷村

2022-5-23 19:10| 发布者:青岛史志办| 查看:5820| 评论:0|原作者: 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来自: 黄岛村落

摘要:大殷村,位于胶州湾西岸,红石崖街道办事处驻地以东2.5公里,大营顶以北。东邻浮法玻璃厂,与青岛老市区隔海相望;北邻“胶﹣黄”铁路、“张﹣黄”公路,公路以北为海岸线,长3.6公里,与胶州市隔海相望;西与小殷家 ...


      1955年,改名山东胶南红石崖益民窑厂一厂,仍属胶州实业公司。同年4月,改属昌潍专区实业公司,并接纳了昌潍专区某窑厂部分人员。同年10月,转属青岛市轻工局,改称青岛市海西砖瓦厂。年底,并人藏马县益民窑厂。

      为扩大生产,1958年秋,从大殷村平调土地200亩。1960年5月,划归胶南县,称胶南县红石崖砖瓦厂。同年10月,在工业调整中,设在红石崖的胶南县玻璃厂合并至该厂,为玻璃车间。又相继改称胶南县砖瓦玻璃厂、胶南县砖瓦厂。1970年,改称胶南县建筑材料厂。

      1965年,该厂大搞技术革新,将烧成工艺由传统的外燃烧制改成内燃烧制,节约了土源、能源。其制作工艺为:将炉渣、炉灰、煤研石等粉碎后,与制砖黏土一起搅拌制坯;坯干后人窑,外烘内燃,既节省了烧制时间,又节约了原材料。每万块砖耗煤量由994.7公斤,降低至164.2公斤,且一级率达100%。在制砖方面,机械制坯代替了人工卡坏,机械搅泥取代了人工和泥。

      厂附近资源丰富。大殷村、法家园村、管家大村等周边有着深厚的土层,是制砖黏土的主要来源。每年汛期,海北大活河口、麻湾河口冲积形成大量淤泥。这些淤泥细腻不透水,无沙石等杂质,是制瓦的优质原料。虽经近百年的不断采用,资源依旧不竭。

      该厂的红瓦制作精良,烧成好,声誉高。1954-1955年,曾运销北京、上海等城市。1970年,荣获“省优”产品称号。1980年,被国家建材部授予“质量优胜单位”称号。同年,在国家组织的黏土红瓦质量评比中荣获第三名。1983年,国家建材部检查组对其产红瓦进行抽样检查,原窑合格率达99%,级垛一级品率为99.88%,混等率原窑为1%,平均得分99.5。

      1960年,原“胶南县玻璃厂”并人砖瓦厂后,设立玻璃车间,主要生产海水养殖用玻璃球,1969年停产。1970年,研制成功CDK8型光学玻璃。1972年,投资31.6万元,建设年产10万标准箱平板玻璃的车间,1975年建成投产,当年达到年产4000标准箱。1979年,增加生产压花玻璃,年产最高达12.13万标准箱。1981年,玻璃车间独立为“胶南县玻璃厂”。1984年,采用黑龙江鸡西市最新科研成果,试产树脂人工合成大理石,新上年产8000平方米水磨人造大理石的车间。同年底,引进意大利布莱顿公司人造大理石生产线,1986年引进部分设备,1987年试产,1988年正式建成投产。

      20世纪70年代初,全国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泥供不应求。1970年,建材厂投资26.7万元,建设水泥车间一座,年产水泥万吨。1974年,年产水泥达2.8万吨。为便于管理和经营,1975年,建材厂水泥车间分出,成立“胶南县水厂”,其在小水泥生产及粉尘治理等方面的技术均为全国之首。1980年,吸引了联合国水泥研究机构10多个国家的专家前来考察。这时,年产量达到17.6万吨。

1

喜欢

不喜欢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