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新区 首页 西海岸百科 青岛市志 查看内容

青岛市黄岛区红石崖办事处——大殷村

2022-5-23 19:10| 发布者:青岛史志办| 查看:7561| 评论:0|原作者: 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来自: 黄岛村落

摘要:大殷村,位于胶州湾西岸,红石崖街道办事处驻地以东2.5公里,大营顶以北。东邻浮法玻璃厂,与青岛老市区隔海相望;北邻“胶﹣黄”铁路、“张﹣黄”公路,公路以北为海岸线,长3.6公里,与胶州市隔海相望;西与小殷家 ...

逸闻录

      庙宇与祠堂

      菩萨庙,位于村东,建于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占地一亩,三间大殿坐北向南,有院墙。院阔殿伟,三门高耸,雄伟壮观。大殿供神像八尊:正中为玉兰菩萨,左为观音菩萨,右为送生爷爷、送生娘娘,东山卧着吼狗爷,西山为牛王爷,下立韦陀、韦礼。神像前有香案供桌,立有经文台。桌上放一铜磬,上悬生铁钟,左有牛皮大鼓。两扇红漆大门上有黄纸黑字对联一副:“普天同庆,鞭炮齐鸣”,横批“国泰民安”。大门上方挂一大金匾,书有“渡我众生”四个大字。院内有钟楼一座,四柱擎顶,高达丈二。内悬一生铁大钟,重约四五百斤。如有大事,撞钟为号。庙宇由道教信徒孙孔悦家祖传管理。1953年春,菩萨庙被拆除。

      关爷庙,位于村中部,建于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占地方圆一丈,坐北向南,设有围墙,院门向东。殿内供神像三尊,正中为关公,左为周仓,右为关平。两山有“刀挑红袍”、“古城相会”、“关公斩蔡阳”等故事画。殿门上的对联为:“刀挑红袍,古城相会”,横批“亘古一人”。前墙上有一个斗大的“圣”字。庙右侧有古老的碾盘和石白。1953年,此庙被拆除。

      龙王庙,位于今压花玻璃厂以东、原大双沟以西,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面积6平方米,高2米,坐北向南。门上对联为:“风平浪静,一帆风顺。”四角上有“风、调、雨、顺”四个字。传说,清乾隆年间,殷姓人有一只船自外地返航,途中忽遇大雾迷失方向。船老大情急之下,焚香跪拜。忽见桅顶前方,有盏灯火在引路。船跟着灯火前行,到此地时灯火熄灭。船老大停船抛锚,发现已经到家。不久,便修建这座龙王庙。解放后,因工厂扩建,龙王庙被拆除。

      土地庙,位于村西,“破四旧”时拆除。

      殷氏祠堂,建于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占地约三亩,有三间屋,屋前为广场。平时由赵姓人管理。1949年,祠堂被拆除。


      “殷秀オ”舌败日本鬼子

      殷立斗,从小聪慧好学,文采出众,人称“殷秀才”。

      1914年,日本鬼子侵占青岛时,经常到村骚扰。一天,日本鬼子的骑兵到来,将马放在豆地啃吃豆苗。殷秀才发现后,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便勇敢地与鬼子交涉。因不懂日语,便写了张纸条插在地里:“马吃黄豆,心中难受。将军快拉,莫喂畜兽”。鬼子看后呲牙点头,将部分马拉走了,但还有马匹继续啃吃豆苗。见状,殷秀才又写了一张字条插在地里:“自古中日是一家,言语不同字不差。只因始君无道,兄弟各自走大涯”。鬼子看后,自知理亏,将其余马匹也拉走了。

      殷秀才舌败日本鬼子,名扬百里。


      青岛西海岸建材工业的一颗明珠——大窑

      大窑,位于红石崖街道办事处驻地以东2.5公里处,东临胶州湾,与青岛老市区隔海相望,“张﹣黄”公路从其门前通过,南距“胶﹣黄”铁路300米。其后有1-4号海上码头4座,水陆交通方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共占用大殷村土地1300多亩,已有近百年历史。

      1897年,德国以“曹州教案”为借口,派兵侵占青岛。翌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德胶澳租借条约》。从此,德国侵略者就在青岛兴建工厂,开办银行,修筑铁路,大肆掠夺我矿产等资源。1909年,德国商人在青岛大窑沟办起了窑厂,烧制砖瓦,供其自需。后因资源枯竭,便对胶州湾沿岸进行全面勘探。最后,在大殷村东强制低价购买土地100多亩,做为厂址,时人谓之“海西大窑”,由“大窑沟”沿袭而来。


1

喜欢

不喜欢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