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新区 首页 西海岸百科 青岛市志 查看内容

青岛市黄岛区红石崖办事处——大殷村

2022-5-23 19:10| 发布者:青岛史志办| 查看:5781| 评论:0|原作者: 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来自: 黄岛村落

摘要:大殷村,位于胶州湾西岸,红石崖街道办事处驻地以东2.5公里,大营顶以北。东邻浮法玻璃厂,与青岛老市区隔海相望;北邻“胶﹣黄”铁路、“张﹣黄”公路,公路以北为海岸线,长3.6公里,与胶州市隔海相望;西与小殷家 ...

      大殷村,位于胶州湾西岸,红石崖街道办事处驻地以东2.5公里,大营顶以北。东邻浮法玻璃厂,与青岛老市区隔海相望;北邻“胶﹣黄”铁路、“张﹣黄”公路,公路以北为海岸线,长3.6公里,与胶州市隔海相望;西与小殷家村一路之隔;南与管家大村毗邻。村庄地处平原,地域广阔,占地约390亩。2006年,全村有680户、2280口人,居民以殷姓为主,另有赵、孙、管、李、王等姓氏,多属汉族。

      据载,明初,明王朝为恢复沿海和中原地区经济,采取“移民屯田”措施,从山西等人口稠密地区移民山东等地。据《殷氏家谱》记载,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先祖殷守信、殷守芬、殷守成一家随移民大潮,由山西大同云中府洪洞县“小云南”迁来定居,逐渐繁衍成村。今已繁衍22代。当时,此处人烟稀少,与石梁唐村(现属胶南市)的先民们合伙耕种土地。

      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先人们为纪念故土,在村前栽下家槐、扫帚豆树各一棵。数百年后,树粗儿人合抱有余,枝繁叶茂。民国时期,树干枯萎,树叶凋零。1958年“大炼钢铁”时,两树被砍掉。

      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殷永森之孙辈去现胶南市隐珠镇黄山屯村赡养其舅父。因孙辈生活困苦,殷永森带头出资,为其从黄山屯购买荒山2顷(约合400亩)。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部分殷姓人迁徙至黄山屯村居住。

      明嘉靖年间,戚继光任水军总督,在沿海各地建立卫、所,抗击倭寇。嘉靖中期(约公元1542年),在村南岭大营顶修建兵营,设立了校场。本村故名“大营后”。清康熙年间(约公元1681年),因全村都是殷姓人,改称大殷家村。1958年,又改称大殷村。

      明朝时,在村北0.5公里的海滨设有两处烟墩,一处为东北“小烟墩”,另一处为西北烟墩,以点烟为号,防御敌寇。后来,“东北小烟墩”、“西北烟墩”成为当地地名。东北小烟墩,位于现水泥厂以东。附近有块巨石,长2.9米、宽1.1米、高0.8米,上有约二寸深的三道“刀痕”,又称星石。传说,此石犯了天规,祉玉大帝砍了三刀,打下天宫坠落于此。人们称此地为“星石坡”。此石于2001年被毁。


1

喜欢

不喜欢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