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新区 首页 西海岸百科 青岛市志 查看内容

青岛市黄岛区红石崖办事处——大殷村

2022-5-23 19:10| 发布者:青岛史志办| 查看:5794| 评论:0|原作者: 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来自: 黄岛村落

摘要:大殷村,位于胶州湾西岸,红石崖街道办事处驻地以东2.5公里,大营顶以北。东邻浮法玻璃厂,与青岛老市区隔海相望;北邻“胶﹣黄”铁路、“张﹣黄”公路,公路以北为海岸线,长3.6公里,与胶州市隔海相望;西与小殷家 ...

      约在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先民们到山上砍来树木,拼成俗称“筏子”的木排,购来鱼网,开始到深海捕鱼。先人们不断总结经验,学习新技能,又建造了俗称“小打网”、带风帆的小舢板,扩大了渔场。到董家口、灵山岛、威海等海域打“圆网”,打“二眼网、三眼网、四眼网”(因网眼边长为2厘米、3厘米、4厘米而得名),主要捕获对虾、鲳鱼、鲐鱼、刀鱼、青板鱼、黄姑鱼等。

      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先民殷立武等人到灵山卫南海一带打鱼,在附近的大湾(现灵山卫造船厂处)买下土地约20亩,扎起窝棚,用于居住和存放渔具。后在此建起一座海龙王庙。1947年,此地划给灵山卫。

      20世纪50年代,人们建造了40吨以上的大船5只,在深海海域放大流,俗称“流网”,主要捕捞白鳞、鲅鱼等。20世纪60年代,海上运输业也发展起来。村里用长一丈八以上的船只,往青岛运沙石、砖瓦,由海北大活河口、麻湾口往砖瓦厂运瓦泥等,成为主要的经济来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渔船逐步机械化,风帆木船随之被淘汰。

      村西20米处有条大深沟,因多年水土流失冲刷而成,深2丈、宽30丈,俗称“西沟”或“西河”。沟上段有一“蛤蟆石”,后因采石被毁。中段有水井一眼,建于1630年,供村民吃水。

      在西沟底有一“围子顶”。据传,清道光年间(约公元1833年),连年灾荒,土匪四起。为防匪患,人们建立了围子顶,在其内备有砖瓦石块,可居高临下防卫,也可用于藏身。1935年,国民党青岛市政府修建的王台至薛家岛的公路由此通过。当时,此路高低不平,宽约5米。1948年,进犯解放区的国民党军被我军追击,由此路逃往薛家岛,后被击溃。1959年春,在西沟建起了一座容水30万立方米的水库,水井、围子顶被淹没。

      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先辈殷立孟在胶州县城学会制毡手艺后,回村设立毡帽铺一处,出产毡帽、绒鞋、毡毯等产品。三年后,因社会动荡而停业。1984年,殷瑞吾、殷增启、殷兴锡、殷兴茂、殷瑞秀、殷瑞好、孙存道等有制毡手艺的人,被招远、蓬莱、黄县等地聘去传授技术,两年后又回乡务农。

      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殷恒产到外地学会了染布技术,回村开办染坊两处,把白布染成红、黄、蓝、黑、灰、紫等各种颜色,深受人们欢迎。后因社会动荡,连年灾荒,于1850年倒闭。1947年,殷兴朋、殷瑞光、殷瑞兰等革新土机织布技术,改用大机房生产布匹、袜子等产品,美观耐用。1949年后,迁至红石崖继续生产。


1

喜欢

不喜欢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