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辈们一向重视文化教育。1918年,村民殷瑞云办了第一所私塾,并亲自执教,以自家的三间南屋作室,办学两年半。1925年,村里办起了私塾班,聘请王台镇河南邢村张哲任教,教室设在村民殷增科家的南屋。共办学两年。第三次办私塾,是在1932年,以村民刘京一的南屋作教室,聘请现黄岛街道可乐石村人马大和任教,学制一年。每期学生均为16人,其中东、西屯村学生3-4人。1937年,村里再次办起私塾,由村民殷瑞伦任教,教室设在殷洪禄家的三间厢屋,学制五年。学生共有18人,其中东、西屯村4人。 1943年,村里有了第一所公办小学,由国民政府派来教师,废除了旧的教学内容,换上了国语、算术、常识、修身、自然等新教材。由龙泉河北村的李亭宣任教,教室设在村民殷增科的南屋。学生有19人。一年后李亭宣被调走,由现黄岛街道张戈庄村姓宋的教帅接任。一年后停办。 1949年,村里又恢复了办学,教室设在殷德利家的南屋,教师由政府统一调派。共设1-3年级三个班,母班学生十儿人。后有1-4年级四个班(五、六年级字生需到红石崖上学),有学生60多人。1961年,设1-2中级两个班,3年级学生到红石崖小学学习。1963年,发展至3个班、学生70多人。1969年,有1-4年级学生100名人(其中东、西屯村学生20多人)。1975年,村里建起24间新房,把校舍集中到一个院里。1990年,小学扩大到设1-6年级7个班,学生最多时达200余名。2001年,村办小学合并到红石崖中心小学。 1983年,村里建起幼儿园,设一个学前班。1999年扩大到设大、中、小三个班。 从本村走出了一批优秀学生,目前已有大中专毕业生近百名,其中本科生几十名。例如,刘京升,先后在郝家村小学、红石崖中学学习,高中毕业后,在红石崖小学任教,后被推荐到山东大学学习。毕业后,在泰安医学院任教。2000年晋升为教授。殷波,先后在郝家村小学、红石崖中学、胶南三中学习,高中毕业后考人解放军西安导弹学院。1986年参军,现为中校军衔,立过三等功一次、嘉奖两次。 20世纪50年代,本村文化生活比较活跃。1953年,在村民杨怀宝的组织下,成立了一支三十多人的小剧团,以唱茂腔为主,利用冬闲时间排练戏剧,春节前在村里搭台演出,春节后到周边村庄演出。村里为其添置了服装、道具、乐器等。先后演出了《玉环记》、《罗衫记》、《四大京》等剧目,一直延续到1964年。1968年冬,村里组织了三十多人的宣传队,在李际庭老师的指导下,排演了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先后到周边乡镇、村庄演出,受到了观众的好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民们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渔农并举,发展个体经济,开展多种经营,大搞滩涂养殖和海上养殖,经济收入大幅度增长。农业生产全面振兴,小麦、玉米亩产超过干斤,全县有名。几千年来未能解决的温饱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1981年,在村南建起一座20门洞的砖窑,烟囱高约45米,年创利5万多元。因资源缺乏,于1998年被拆除。1998年,在村西南四沟夹地块,又建起了一座22门洞的砖窑。2002年关闭。 1988年,富起来的村民开始拆除旧房,建起高大宽敞、明亮舒适的大瓦房。村里整修了街道及两旁的排水沟,改变了以往“雨天水汪汪”的状况。至1998年,村民们全部住上了新瓦房。1993年,村利用白泥湾大口井,安装了自来水,使村民喝上了清澈甘甜的矿泉水,解决了祖祖辈辈吃水难的问题。1999年,村里又改造了东南沟原大口井,铺设了自来水管道。自此,村民用水有了充分的保障。这年冬,村里开始兴建村委会办公楼。2000年竣工,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 郝家村西北与红石崖村相连,是原红石崖镇建设用地的主要村庄。1962年,胶南县第十三中学建于本村。现改为青岛西海岸第九中学,占地约40余亩。20世纪60年代初,王台至大窑公路由郑家村西斜穿北大园而过。1969年,为把北大园划成方形地块,公社将公路改建于村北通过,东至黄岛。1996年,“王﹣黄”公路在原公路的基础上,南移100多米,于村北大园北端通过,宽15米,为二级公路。2003年,改名为“黄﹣张”路,在原路基的基础上,又拓宽30米,通往黄岛、胶南、胶州、王台。现村北设有8路公交车车站,交通便利。1990年,“胶﹣黄”铁路开始修建,由村北大园、沙岭子通过,1994年建成。该公路与铁路,是前湾港重要的疏港通道。 ##########NextPage########## 郝家村地处沿海,毗邻港口,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吸引了一批企业前来投资办厂。20世纪80年代,青岛第一木工机械厂在村北建成,占地约30余亩。村在机械厂东边,建起了翻砂厂,年创利润3万多元。1998年,第一木工机械厂、郝家翻砂厂被当时的镇政府合并为“青岛华晶新型玻璃有限公司”。1993年,村在“黄﹣张”公路北面八木沙地块,建起了一座液化气站。通用木工机械厂、红石崖农电站、红石崖交通管理所、红石崖土地管理所、青岛六毛纺织公司、青岛韩一橡胶制品有限公司、青岛海进服装有限公司、中国网通红石崖营业厅、青岛佳通电器有限公司、青阳涂料厂等企业和单位,均建在郝家村的土地上。2003年,山水机械有限公司落户本村。这些企业对村里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为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 现在,村民的生活水平年年提高。全村有6辆高级轿车、10辆小型出租车、80余辆运输车;有商店、饭店等30多家,汽车维修、电气修理等店铺6家;有养猪场4个,海滩养殖面积2200余亩。家家户户有冰箱、彩电,70%的户安装了有线电视,95%的户有电话,50%的人有手机。村民全部入了合作医疗保险。人们住房讲宽敞,穿衣讲时尚,吃饭讲营养,环保意识逐渐增强。 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人2.3亿元,人均纯收入6862元。 附: 逸闻录 反军阀斗争 1927年10月,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本村与周围村村民纷纷拿起大刀、长矛、锄头,反对军统治,赶跑了王台镇官府要员,打垮了红石崖盐务局。后被军阀韩复榘联合地主武装镇压。由于叛徒出卖,村民张金友(1896-1932年)不幸被捕,押到胶州,后斩首。 师玉山 师玉山(1875-1951年),师姓第四代人,善经营,为十里八乡有名的地主。 20世纪30年代,红石崖已成为胶州湾西海岸的重要商埠。红石崖码头一派繁荣,成为日照、莒县、五莲诸城等地通往青岛的重要中转站。各地的商人纷纷前来做生意。1932年,师玉山抓住机遇,在红石崖建起二层小楼,开办商号“福聚祥”、“福合祥”,经营土产杂品,后又经营粮食、油料、花生等产品及猪、牛等家畜。诸城、五莲等地的商人运来的粮食等产品,多经商号发往青岛,生意越办越兴隆。还拥有土地三顷多。 1947年土地改革时,他家的土地、房屋被没收分给村民。在红石崖的买卖楼成为银行、信用社的营业楼,20世纪70年代被拆除。 木帆船“二鸟” 为村民刘金义弟兄建造,载重量约50吨。当时,大殷村有只“大鸟”船,载重约30吨。故时有“大鸟不大,二鸟不小”的说法。1945年前,人们驾驶“二鸟”曾航行至上海等地。 “二鸟”的楼门两旁,雕刻着一副对联:“日出淮水行千里,风送胶南第一舟”,横批“乘风破浪”。据传,“二鸟”从上海返回途中,在淮海口码头加水买粮,休息了几天。一天清晨拔锚起航时,正值海上日出。太阳浮出水面后,像一个巨大的火球,映得水面一片通红。不久,又刮起了3-4级的南风。船老大和伙计们想起他们一个月来战胜狂风恶浪,历尽千难万险,今天遇到海上日出,一帆风顺,就快要到家了,心里有道不出的高兴。船老大王兆义脱口而出了这副对联,回来后便刻于船上。 外轮撞船事件 1982年春,村里6名渔民驾驶一条长约十四五米、宽约四五米、载量约30吨的木帆船,到达江苏、上海海域。在放“大流网”捕鱼时,遭英籍香港货轮撞击,船头被撞开一条长约4米、宽0.5米的大口子,6名渔民全部遇难。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肇事货轮在上海被扣留。经与英方多次交涉,英方赔偿了全部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