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新区 首页 西海岸百科 青岛市志 查看内容

青岛市黄岛区柳花泊办事处——柳东山村

2022-5-21 16:40| 发布者:青岛史志办| 查看:707| 评论:0|原作者: 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来自: 黄岛村落

摘要:柳东山村,位于柳花泊街道办事处驻地以东0. 5公里,王夫山东侧,北临黄河西路,三面环山。全村由6个自然村组成,村域面积约0. 6平方公里。2006年,有居民59户、218口人,除大部分为薛姓外,还有殷、台、刘、管等姓, ...

        柳东山村,位于柳花泊街道办事处驻地以东0. 5公里,王夫山东侧,北临黄河西路,三面环山。全村由6个自然村组成,村域面积约0. 6平方公里。2006年,有居民59户、218口人,除大部分为薛姓外,还有殷、台、刘、管等姓,皆为汉族。

        1962年,小珠山水库库区移民时,原柳花泊村被分为五个行政村,本村为其一,时有居民42户、162口人。因位于原柳花泊村以东的山坡上,故名柳东山村。

(小珠山景色)

        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 薛汝金、薛汝顺由附近大桥村迁至这里;薛方花、薛风慎、薛福帮等人,由原柳花泊村迁来。他们主要以给别人看山为生,分居于小桥、王夫山东坡、黄泥帘子、土顶子后、狐三太爷后等处,历经百余年的繁衍,逐渐形成6个自然村。

        小桥,位于柳花泊街道办事处驻地以东250米处。这里原有一座石板小桥,故名。小桥以南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深沟,沟南北两岸分居着两簇人家。沟北岸称小桥,沟南侧称染坊。

        在小桥、染坊以南的山坡上,住着几户人家。该自然村称王夫山东坡。王夫山东坡以东,有一道黄土山梁,远远望去,犹如一条黄色珠帘。山梁上居住着十几户人家。该自然村称黄泥帘子。

        在黄泥帘子以东、珠峰口(原名胡同口)之南山凹处,有一土顶子岭。该处居住着部分人家,称土顶子后自然村。其南部山腰上,住有一户人家。该处称狐三太爷后。此处山颠上,原建有一座狐三太爷小庙,故名。

        村周围有三顶、九沟、一梁、二岭。村东,有大钳顶。村南,有石崮子顶。村西,有王夫山顶。村周围,还有大梁子、土顶岭、黄泥帘子岭,以及南坪沟、大梁沟、大锅沟、小钳沟、铲尖沟、东沟、西沟、黄泥帘子西南沟、小桥前沟(也称整湾)等山梁沟谷。

        昔日,村里土地贫瘠而零散。人们出门即爬坡,山路崎岖,荆棘拥径。主要靠看山、开垦零星薄地来养家糊口,住的是低矮的草披屋。户户家徒四壁,吃了上顿没下顿。遇上大旱之年,吃水非常困难。为祈求神灵保佑,早前,人们在王夫山南顶建起了眼光娘娘庙、老母庙、狐三太爷庙、老君塔庙四座小庙。每当过年过节,人们就会到庙前祈拜。各小庙,于1964年被拆除。

        解放战争时期,村民积极参军参战,出夫支前。村民薛继成1946年出夫支前时,在洋河为抢救落水民夫而牺牲,为革命烈士。

        新中国建立后的人民公社时期,村里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农业生产。为解决水源缺乏问题,在黄泥帘子东、土顶后和村前,建起塘坝数座;在南埠前和村前,各建起大口井一眼。1997年,在村西沟打大口井一眼,并配套建设了部分水利设施。2000年,在珠峰口东建成一大口井,村民从此用上了自来水,彻底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2002年,原村中那些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都被改建成大路,各自然村之间道路畅通。

        2000年,村里投资建起了租赁公司。为配合小珠山旅游开发,已退耕还林330亩。2002年,村里开始进行旧村改造,在小桥以南建设住宅楼。一期工程占地11亩,二期工程占地30亩。如今,全村家家都安装了有胡峄阳传说线电视,95%以上的家庭有电话,部分村民有了汽车。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008万元,人均纯收入6490元。

        后记,《黄岛村庄系列》中的文章,其内容资料来源于2006 年以前。如今十四年后,所涉及到的村庄,其面貌已发生深刻的变化,平房可能已拆除,人们或许已住进了楼房。但是,那些还没有拆迁改造的村庄,现在看来弥足珍贵。


喜欢

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