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上面的妈妈写的,不禁吓一跳,感叹分分钟40度这个妈妈真大胆,我家娃一38.5度我就药剂师附体控制不住自己给吃退烧药,心理防线太差就怕孩子有个好歹,不过我有个美国朋友孩子病了真的是不咋吃药,都靠自愈,这样一看怎么带娃的都有。最近又进入冬季儿科就诊高峰期,医院又是疾病聚集地,带着娃排队好几小时反而容易导致交叉感染加重病情。事实上,一发烧就带患儿就医并不是明智之选,我们来看看专家医生的意见吧。
咱们来看看专家和各位宝妈们怎么对待孩子发烧的呢?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谷丽:“小儿发热情况因人而异,主要观察其整体精神状态。三个月以内的患儿发热尤要引起注意。最近就诊高峰遇到不少原本可以不用通宵看急诊的患儿被家长折腾来排队,反而导致交叉感染。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同济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唐晋清:有些家长一看到孩子生病就惊慌失措,拿起家里的抗生素就给患儿服用误以为能退烧,事实上,发热咳嗽等疾病初期,以病毒性感染占了很大比例,不主张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只针对细菌和一些支原体等微生物,乱用抗生素不仅不会缩短疾病的病程,反而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比如药物过敏、耐药、肝肾受损等等。还有一些家长一到医院就强烈要求使用静脉点滴消炎药,医生认为都是不可取的。治疗上应遵从从口服开始的阶梯疗法:能口服就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给药的原则。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妇幼保健部儿科主治医师王维洁:有些家长用错物理降温方法适得其反,“当孩子发烧时,如果患儿手脚是热乎乎的,说明发烧已经烧到顶峰,这时候的温水洗澡可以帮助散热降温,注意水温要比体温低3-4℃。但是如果宝宝在发烧时手脚冰凉,说明体温还会继续上升,这时候家长可以温水帮宝宝擦身、温水泡脚散热,千万不要给宝宝温水洗澡,因为这时候洗澡会使孩子因为散热过多出现寒颤,皮肤发紫等表现。同理,当患儿手脚冰凉时,也不要给冰敷额头。此外,高热时给患儿穿过厚衣服不利于退热,还会诱发热性惊厥。”
刘专家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发烧是常有的事。过去老人们常说,小孩发一次烧便是长一次身体,这话实在有几分道理。虽然,我们不能排外有的高热会引发惊厥等危证,但毕竟是非常少的部分。小孩常见的发热,大部分来自外感(类似西医的上感或胃肠型感冒),多由伤风受寒或积食而来。倘属外感初起,仅有鼻塞流涕,或畏寒、低热,则民间常用的姜糖水(生姜、红糖熬水)、葱豉汤(葱白、淡豆豉)、甚或是一碗热点的酸辣汤都能起到解散风寒,畅通腠理的作用。而民间常用的捏脊,亦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一捏脊,孩子不免器闹,这一哭闹,汗便岀来了,普通的感冒发烧,这一招往往就能管用。我的师父崇汉先生强调,一旦外感发烧,基本只能进食白粥,最多加点洗净的榨菜。现在许多孩子的父母没有这个常识,认为孩子发烧,消耗大,一定要及时补充。殊不知这个时候的补充,不会成为营养,只能成为积,成为废物,成为咳嗽的内因,成为复感的条件!在孩子发烧时,只要父母们把好了汗和饮食这两道关,便能使孩子的身体在每一次的生病中获得成长。
我们来看看大师整理的发烧宝典图片
小贴士: 患儿发烧时,在家进行物理降温也很重要,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有:
1.头部冷湿敷:用20至30摄氏度温水浸湿软毛巾后,稍微挤压,待到不滴水了,折好置于孩子前额,每3至5分钟更换一次。
2.头部冰枕:将小冰块及少量水装入冰袋至半袋,排出袋内空气,压紧袋口,无漏水后放置于宝宝后脑勺枕部,适用于体温大于39℃以上的高热。
3.温水擦拭或温水浴:用温湿毛巾擦拭孩子的头部、腋下、四肢或洗个温水澡,多擦洗皮肤,促进散热。
最后,热心告诉各位妈妈们,孩子发烧先不要慌,先测体温看看孩子多少度,看看孩子精神状态好不好,精神状态好可以在家采取措施物理降温或是服用退烧药,状态不好建议马上去医院就诊哦!愿宝宝健康。我是雷锋,不用谢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