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在暂停实施熔断机制的当天,证监会紧急发布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下称《减持规定》)。从《减持规定》的条款来看,该文件重点就重要股东通过“集中竞价交易”这一特定途径减持股份作出细化要求。核心条款则为,上市公司重要股东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时,需提前15个交易日披露减持计划,且三个月内减持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
同时《减持规定》也明确提出:出台《减持规定》,并不意味着中国证券金融公司等“国家队”即将退出,其稳定市场的职能也不会发生改变。这对于稳定当前脆弱的市场情绪和信心有很大的帮助。
一系列减持新规加紧出台,意在稳定市场预期、缓解对减持潮的恐慌情绪,A股上市公司更是再掀一波“承诺不减持”的热潮。然而,市场似乎并未由此定心。
由于对不同股权转让方式的减持采取区别对待,大宗交易成为减持新规的“后门”,免于适用集中竞价、协议转让形式的减持所要遵循的约束要求。而重要股东的减持早已迫不及待。在1月10日及11日晚间,先后已有安妮股份、兆日科技、雄韬股份、我武生物和信威集团发布了股东减持公告或减持计划。
多位市场人士对此称,此次减持新规的重点已转为“疏堵结合”,回避规范大宗交易减持或出于对重要股东权益的综合权衡和考虑;但留有大宗交易减持这一重要途径,使得减持压力仍存,且市场恐慌情绪的发酵亦不容小觑。
但截至目前,颁发的一系列减持新规均未对重要股东通过大宗交易的减持行为做出说明。这意味着,大宗交易在此前发布的重要股东减持禁令到期后,不再适用减持新规;对于减持比例的要求、预先披露等规定,拥有了“豁免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