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下战书,黄岛区胶南街道办事处曹戈庄村在修建村南主街东侧小桥时,挖出一座曾当做桥面使用的墓碑。古墓碑的主人是谁?是否有价值?记者了解到,该墓碑系清朝同治年间所立,目前已联系黄岛区博物馆进行了移交,以便用于考古研究。
修桥挖出清代古碑
21日下战书1时许,在胶南街道曹戈庄村南主街东侧小桥,三四名工人正在进行路面硬化和铺设管道。记者看到,一块长约1米的石碑平躺在地上,略显发旧并且有磨损的痕迹。虽乍看很不起眼,但仔细一瞧,墓碑上写着同治十二年,距今已经有142年的历史。尽管多年来任人踩踏,但墓碑保留完好,笔迹仍十分清楚,镌刻着“同治十二年岁三月吉日”、“皇清 赠太儒人 祖张氏墓”、“殿徵立石”等笔迹。
“这块墓碑是上周二修桥时发现的。”曹戈庄村书记张国宗告诉记者,墓碑曾作为村里小桥桥面,天天都有良多村民从上面走过。“石碑是反过来放的,有字的一面朝下放置,几十年来大家都在上面行走,所以没人发现过这原来是块墓碑。”张国宗指着小桥说,前些日子,桥下排水沟有些堵塞,便找人重新掘挖,才发现此处桥面是古墓碑。“发现古墓碑之后,石匠觉得可能是文物,便单独搁置出来。”
或为村民先人所立
记者在现场发现,这块墓碑长150厘米,宽70厘米,厚10厘米左右。那古墓碑主人是谁?又是从何而来?张国宗告诉记者,在他印象里,这块墓碑一直在这里,详细什么时候被搬到这里来的,他也不是很清晰。“不外听白叟说,这块墓碑可能是文革时从村里老墓地搬到这里来的。”张国宗告诉记者,根据村志记载,曹戈庄村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距现在已有600多年。“开始村子大多是曹姓,现在村子里姓张的村民占了一半多。”
“根据碑上的字,‘殿’字辈立石,而村子里张姓第十七世就是殿字辈,距今已有150多年。”张国宗说,关于墓碑的来历,村里白叟曾告诉他,墓碑的主人或是村里张姓先人的夫人,在族谱中可查到此张姓先人。
移交博物馆进行研究
当天下战书,文化部分的工作职员也赶到现场对墓碑进行了拍照检查,随后将墓碑运上车送到黄岛区博物馆保护珍藏。“这块墓碑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现场工作职员说。
记者为此咨询了天津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肖立军教授,“墓碑上所写的‘皇清貤赠’,是在碑文的格局中会泛起的字样。过去天子赐以官员本身及其妻、父母、祖先官爵,存者称封,死者称赠。”肖立军告诉记者,“这是显示皇恩浩荡、广孝褒忠、推恩他人、扩大家族荣誉等的一种轨制铺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