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总督府位于沂水路11号,坐落在观海山之南坡,背山面海,居高临下,自然造就了权力机构的肃穆和威严气魄。现为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办公楼,一般只能参观外部。
总督府于1903年始建,由德国建筑师拉查鲁维茨根据19世纪欧洲公共建筑的艺术形式设计。大楼外表均采用青岛优质花岗岩石料砌成,屋顶笼盖红色筒瓦。整个建筑既庄严典雅,又美观坚固,至今仍属青岛市闻名建筑之一。为修建此楼,德国宫厅特地在青岛附近开辟几处采石场,并在大鲍岛北部修建很多窑场,烧制砖瓦以供盖楼之用。现青岛中山路北真个大窑沟之名就由此而来。大楼建设历时4年,至1906年落成并交付使用。90年代初,青岛市人民政府根据大楼原貌在其北侧又建一幢新楼,新楼之形状、体量、材料以及装饰均与老楼相同,遂使长条形的总督府在经历近90个年龄后,成为一个宏大的方形建筑群。
大楼附近环境的规划设计也十分得体,楼体坐北朝南,楼门前自左向右辐射出6条马路。正南方刚好正对青岛路,并以青岛路为轴线,附近道路呈对称之势。道路两侧原多建有德国高级官员住宅,以及执法机关、洋行、旅馆、饭店等,此外英、法、美、日等国驻青领事馆也设于此,从而使这一带形成了当时以总督府为中央的行政中央。
大楼南侧的青岛路景色迷人,过湖南路沿台阶拾级而下,为青岛路街心花园,园内花木繁茂,尤以每年暮秋的金秋菊展最具特色。路南端临海处有一个半圆形花坛,德占领期间曾在此立了一座德国海军东洋舰队司令棣利士铜像。青岛为我国收回后,铜像拆除,建立了一座接收青岛纪念碑,抗日战役时期为日寇所毁。抗击败利后,重立一座山海重光碑,此碑于解放后拆除,并改建为花坛。青岛路虽短,但景色柔美。在总督府楼内凭窗远望,只见青岛路纵贯海边,实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风景胜地。
总督府是青岛风雨百年的见证。1996年国务院已将其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信息
一、抵达依托城市的便捷程度:
1、直达机场(青岛流亭机场)距依托城市(青岛)距离30公里。
2、依托城市(青岛)有高速公路三条(济青高速公路、环胶州湾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进出口。
3、依托城市(青岛)有客运码头。
4、依托城市有客运航运码头(青岛港、团岛轮渡口)。
二、旅游交通:
1、有市内公交线抵达12条。
分别是:1路、6路、25路、214路、225路、221路、367路、231路、228路、304路、316路、321路等(青医附院站或大学路站下)
开放时间
夏季: 8:30——17:30
冬季: 8:30——17:00
票价
旺季:20元/人
淡季:13元/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