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近年来,滨海新村幼儿园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全园以铸师魂为核心、修师德为根本、强师能为重点,保障待遇、专业提升、制度改革等多措并举,让教师们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勇敢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为完善师德师风建设机制,滨海新村幼儿园出台《青岛西海岸新区滨海新村幼儿园师德师风管理规定》,强化师德培训,建立教师“师德档案”,完善师德师风责任与监督体系。出台《青岛西海岸新区滨海新村幼儿园教师仪容仪表言行规范》,引导教师树立正向、积极的职业形象和精神面貌,给予幼儿良好的示范和表率。此外,滨海新村幼儿园分层分批开展师德培训会,从班主任、配班教师、保育员中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加强引领感召,形成强大正能量,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家委会等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师德投诉举报途径畅通,及时掌握师德信息动态,及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有诉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 为了让教师引得来、留得住,也教得好,滨海新村幼儿园加大投入,提升福利待遇,不断创造条件为教师谋幸福。 滨海新村幼儿园着力构建符合教育教学和教师成长规律,导向明确、标准科学、体系完善、评价多元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在幼儿园内部营造一个“激励先进、优绩优酬”的工作氛围,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青岛西海岸新区滨海新村幼儿园教师工资发放办法及考核方案》由教师制定,每学期根据教师建议不断修订完善,不断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落到实处的暖心工程,让教师受尊重、有回报、得发展,教师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逐年增加。 如果说师德和责任是教育事业的灵魂,那么专业和能力就是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基石。在滨海新村幼儿园,这里的教师不仅有“德”,更是具备了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能力。 凸显幼儿园办园特色。连续五年被评为区基层考核优秀单位,先后被评为青岛市十佳幼儿园、青岛市文明单位、青岛市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先进单位。2019年为山东省第八届园长大会提供了活动现场,并在省园长大会上做经验介绍;园本课程创生经验在《教育家》、《山东教育》等期刊进行推广,受邀参加中韩国际幼儿园课程交流论坛。 提升了教师课程领导力。《我爱大珠山》等家乡本土文化课程被评为青岛市精品课程,幼小衔接课程《我是劳动小超人》入选青岛市幼小衔接案例集,多项优秀游戏案例进行区际交流。近五年,我园涌现出山东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先进个人1人、青岛市优秀教师2人、青岛市学科带头人6人、青岛名师1人、青岛市教学能手3人,黄岛区育人楷模5人、拔尖人才4人、优秀教师9人、教学能手3人。省优质课4节、区市公开课15节、优质课23节、一师一优课13节。 搭建幼儿成长平台。幼儿演唱的“茂腔”折子戏多次在学习强国、新华网、央视等国家级媒体、中韩国际教育等论坛多次交流宣传。 如今,随着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幼儿园涌现了一大批业务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优秀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园长陈清淑说:“做实幼儿教师培训的目的在于夯实新教师队伍的专业基础,整体提升幼儿园新入职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使之尽快成为合格的初任教师,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 然而,传统的教师培训,往往是培训者台上讲座报告,教师台下听课记录。用最传统的方式传播最前沿的教育理念、方式方法,培训内容与新教师实际需要有较大差距。 为了改变教师培训现状,实现高效赋能,从2020年开始, 滨海新村幼儿园依托国家、市、区7个教育科研课题为支撑,开展新教师专业成长指导研究,创新性地提出“做中学”的“三段七步”培训模式,以“做中学”为核心的培训理念,强调培训现场“做中学”,回到自己的教育现场“做中学”,以及将二者紧密关联起来持续“做中学”。采取问题导向,以沉浸式、互动式的情景体验为载体,让新入职教师在真实的教学场景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升专业能力,并逐步构建完善新入职教师培养体系。 不断学习、不怕试错,滨海新村幼儿园始终敞开怀抱给广大青年教师挑战自我的机会,哪怕起步晚,也同样拥有奋起直追的能力。而前行路上,同伴间拧成一股绳,共同进步,这正是滨海新村幼儿园这支“和乐”之师的魅力所在。 (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