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滨海新村幼儿园抓住微课题研究“小、实、活、细”的特征,将微课题研究全面运用于园本教科研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探索出园本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的长效机制。 将微型研究作为幼儿园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重要研究路径。为了推广微课题研究在全园教科研中的实践,滨海新村幼儿园组织课题组教师全面回顾了自身在课题研究中的微型研究情况,梳理形成了个人微型研究经验。组织开展课题组教师经验分享式培训交流活动,实现全园教师对于微型研究的初步感知。 为了让全体教师对于微课题研究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滨海新村幼儿园邀请了高校专家对什么是微课题研究、为什么要进行微课题研究、如何进行微课题研究做了专项培训和解读,让教师对于微课题研究有较为清晰、整体的认识。同时,针对研究成果的撰写中存在的问题,特邀请高校专家、市教科院专家亲临幼儿园,结合具体案例对微课题研究成果的撰写梳理,行了针对性培训,以此不断提升教师教育科研成果提炼的能力。 业务室牵头审核教师申报的微课题,将审核意见反馈给申报教师,要求教师制订出微课题研究的推进计划,包括研究时长、研究主要方式、预设成果等多方面的规划,业务室依据教师制订推进计划,不定时提醒教师根据推进计划进行实践研究。同时,业务室坚持与教师进行一些非正式的交流,了解教师在微课题研究中的实际情况并给予帮助,把握教师微课题研究的现状并以此判断做出相关的管理行为。 微课题研究主要以自主研究为主体,研究中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为了不断深化教师微课题研究,滨海新村幼儿园十分重视研究后的理性反思。特别是对微课题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研究过程进行深入反思,进行梳理和小结,梳理出有效的管理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保障了幼儿园微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微课题研究作为队伍建设的一种手段,离不开评价的激励。滨海新村幼儿园将教师的微课题研究纳入对教师个人的考核中,与教师成长发展考核、教师日常工作考核等挂钩。从参与情况、实践情况、成效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估,并根据微课题研究开展的阶段合理划分相应的比重,让考核更好地激发教师参与微课题研究的激情与信心,保障小微课题研究的良性循环,让教师感到为课题研究的价值,而不是把它当作一种负担。 微课题研究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是幼儿园队伍建设的有效策略,利用微课题研究优化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滨海新村幼儿园一直在路上。 (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