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美德,公益赋能。今年以来,滨海街道集聚辖区高校资源优势,以校城融合赋能新时代文明实践,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将高校志愿服务力量引入辖区幼儿园、中小学和社区,实现提升辖区群众获得感和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的双向奔赴,不断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内涵。 7月7日-11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大学城社区开展了为期5天的“七彩假期,情暖童心”公益课堂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围绕快乐学习、身心成长、文明生活、海洋科普、艺术素养、思想引领等方面精心准备了多项趣味横生、别开生面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帮助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有料”的暑假。 在“慧吃慧动,健康生活”主题科普教育课上,志愿者将其分为《跳跃的爆米花》《神秘的食品添加剂——辣条故事会》《甜甜的棉花糖》3项课程,通过理论讲解及操作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介绍了爆米花、辣条、棉花糖等食物的起源与做法,并带领孩子们进行实践制作,然后通过进行科学实验及演示食品制造机器使用方法,普及相关的化学与物理知识,引导孩子们对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多加思考与探索。 为切实提高儿童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促使其养成安全有序的出行习惯,公益课堂开设了《交通安全奇遇记》课程,通过游记的方式讲解孩子在路上遇到的一系列交通安全问题,在实际情景下带领孩子们更深一步地学习和理解交通安全法规课程,进行落到实处的交通安全教育。最后,志愿者老师还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考察,纠正孩子们不良的出行习惯,为他们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证。 爱护环境,人人有责。随着城市的发展,垃圾分类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为帮助孩子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课堂上,志愿者老师以“我给垃圾分分类”为主题,通过有趣的视频及有奖问答的方式,寓教于乐,向小朋友们科普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及垃圾分类的方法,引导他们真正落实垃圾分类行动,共同守护好我们的美丽家园。 另外,为激发孩子们探索海洋奥秘的热情,了解各种海洋生物,公益课堂特开设海洋科普系列课程,包含理论课《深海幽灵-水母》《海绵宝宝的故事-海绵动物》和实践课《畅游海藻世界,探索生命奥秘》。老师们用“理论+实践”的形式,从海洋生物的外观、种类、特性、生活应用等四个方面进行科普,并通过充满趣味的互动形式带领小朋友们进入奇妙的海洋世界。 “美育”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增强对孩子们的文化艺术熏陶,志愿者老师带领学生们学习了解了各民族的舞蹈文化,重点介绍了傣族和维吾尔族的舞蹈,并指导孩子们对其中的经典动作进行学习。活泼新颖的课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通过学习,加深了孩子们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青春携手童真,温暖相伴成长。接下来,滨海街道将继续根据辖区群众实际需求,整合辖区各类资源助力志愿服务开展,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