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新区 首页 聚焦 聚焦新鲜事 查看内容

与就业群体“双向奔赴”,让城市更有温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打造全省就业环境友好 ...

2023-2-9 04:16| 发布者:编辑-Ala| 查看:2260| 评论:0

摘要: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而“友好”是对就业环境的极大肯定。 ...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而“友好”是对就业环境的极大肯定。

日前,西海岸新区出台了《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打造全省就业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实施意见》,计划2023年至2025年,每年实现全区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以上,政策性扶持创业5000人以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2万人以上,引进各类人才6万人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达到90%以上,率先建成高质量就业引领区、高层次人才集聚区、智慧公共服务先行区。

那么,如何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如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如何打造优质就业环境?如何确保政策落地落实?1月30日,记者从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全方面了解了《意见》细节。






打造优质的就业环境 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2022年11月,新区获批山东省‘就业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单位,结合新区实际,我们起草了《意见》,进一步强化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切实让劳动者就业创业有机会、职业发展有平台、就业权益有保障。”工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宋祥华介绍说,除《意见》外,还起草了《坚持需求驱动加快引进培育高技能人才专项行动方案》《强化靠前服务保障切实满足重点产业用工需求专项行动方案》,满足新区各项建设事业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

根据《意见》要求,新区将突出抓好“5+5+7”重点产业吸纳就业工作,围绕做优做强船舶海工、智能家电、高端化工新材料、汽车、高端装备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芯屏”、海洋生物医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影视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贸、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旅游、会展七大现代服务产业,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

就业环境“友好”的生动缩影之一是千方百计促进大学生就业。为此,《意见》要求着力提高驻区高校毕业生留区率,支持驻区高校围绕新区产业规划和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完善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大学生联合培养、实习实训等校企合作模式,大力实施大学生聚青行动和实习见习计划。加大校园引才、访企拓岗力度,通过举办“青才实训营·起航西海岸”校企对接洽谈会、走进新区企业等活动,为驻区高校毕业生留区就业提供丰富岗位资源。建立研究生实习基地,助力企业创新发展。继续实施“优选计划”和“三支一扶”招募计划,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提高国有企业新增岗位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比例,确保不低于50%,招聘计划向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倾斜。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载体。新区也将通过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优秀品牌推选活动,推进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猎头产业园发展,推动人力资源企业集聚,打造区域性人力资源服务业集群,至2025年,规上人力资源机构总数达120家,主营业收入达75亿元。






打造便捷的服务环境 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积极的就业政策让人心安,而贴心的就业服务让人心暖。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就业服务始终在劳动者的身边。

《意见》要求深化“一次办好”改革,加快流程再造,推进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提高“零跑腿”和“网上办”的比例。加强西部镇(街道)农村居民就业指导力度,用好村(社区)劳务经纪人,通过推广“智找活”产业人才供需平台,支持现代农业和新业态招用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灵活就业、充分就业。加强退役军人就业保障,支持退役军人自主就业。举办妇女、军嫂专场招聘会,促进妇女就业。

同时,大力发展“互联网+创业服务”,提升线上线下创业服务能力。探索开展“创业集市”活动,通过大学生创业、农村电商、文创旅游、技能创业等专场活动,精准为创业人员推送创业经验,提供创投机构、金融机构、人力资源机构等各类创业“资源包”。出台完善创业载体建设奖补政策,加大政策落实力度。通过区级创业孵化基地评审,打造一批带动能力强、孵化成效明显的孵化平台,为初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打造乐业的政策环境 让从业者获得感成色更足

从业者喜欢一座城市,不仅会因为它的环境,更会因为“安居乐业”的“乐业”二字。如何更好优化“乐业”环境,让从业者心底里有油然而生的“乐”字,就业政策至关重要。

《意见》提到,要加强就业政策与财政、投资、产业等政策协同联动,建立重大项目引进与解决就业能力相匹配的机制,将提供岗位数量、质量、结构、层级等就业贡献度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评价指标,以高质量招商引资带动就业扩容提质。持续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力度,全面落实企业引才奖励政策,对新区招才引智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进行奖补,健全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劳动权益保障“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加大新就业形态发展的政策供给,探索出台促进线上直播带岗、多渠道灵活就业、以工代赈吸纳就业、农民工返乡创业等就业创业促进政策措施。

同时,坚持完善和落实在新区就业人员的权益保障政策,让已经稳定就业的外地人员在子女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居民相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减轻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压力。推广市民“一家亲”小程序,提升新区社会治理水平。大力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推动来区务工农民工、产业工人市民化,增强来区就业人员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打造积极的文化环境 构筑高技能人才集聚高地

青年与城市,相得益彰,相互成就。

《意见》要求进一步丰富青年社交场景建设等“软件”,打造立足于青年群体的青年社区,营造夜跑经济、“哈舅”文化、“蛤蜊青年磁场(GALAHUB)”青年社交平台、电竞直播等时尚、多元和富有活力的城市文化氛围,让更多青年人才感受到城市的温度,提高新区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让广大青年人才愿意在新区安心扎根、成家立业。

另外,到2025年底,全区符合条件的规模以上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实现全覆盖,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建立产业工人工资薪酬增长机制,全力打造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集聚高地。定期开展劳模、工匠、就业创业工作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并对选树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和激励。

“我们始终以最大的诚意、最大的热情,敬才、求才、用才、育才,着力创新政策、创新服务、创新工作机制,打造了‘来了就是新区人’服务品牌,搭建起各类优秀青年人才来新区就业创业的桥梁。”宋祥华还提到,《意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激励政策,积极落实人才引进落户、高校毕业生住房补贴、青年人才在青创新创业一次性安家费、新引进研究生生活补贴等各项优惠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来区就业创业。






打造公正的法治环境 劳动者的安全感稳步提升

打造全省就业环境友好型城市,离不开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意见》要求,要全面实行重点领域“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对人社行政执法全过程进行记录,保障行政执法行为可倒查,执法对象权益可维护。要建立劳动者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就业机制,督促用人单位加强对女职工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特殊保护,消除性别、户籍等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等就业歧视现象,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要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及和谐使者评选、小微企业劳动关系托管试点,开展劳动关系和谐示范单位和示范工业园区培育工作,强化劳资纠纷预防,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另外,《方案》要求力争到2023年底,就业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运行机制主体架构基本形成;2025年将新区建成走在前列、全国一流的就业环境友好型城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经验。

就业环境“友好”,才能近悦远来,新区正在友好型就业环境的“建设”之路上快马加鞭,实现与就业群体“双向奔赴”,让城市更有温度。

(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喜欢

不喜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