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下午,中央气象台升级发布寒潮最高等级的橙色预警。冬季是心肌梗死高发的“魔鬼季节”,寒冷成为最可怕的“致命因素”。 进入冬季后,早晚温差和室内外温差逐渐增大,特别是在降温幅度大的日子里,寒冷与温暖交替的体感更为明显。 “冠心病患者和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者在这样的环境中更要多加注意。这是因为,突然降临的寒冷刺激会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心脏负担加重,诱发冠脉痉挛。”辛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家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血管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受寒冷刺激后会使原有病变的血管缺血、缺氧加重,甚至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此外,过度劳累、吸烟、情绪激动、饱餐(尤其是脂肪餐)、不规律服药或不定期检测血压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几率。 辛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家提醒广大市民,冬天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切记下面的“保命9条”: 1、寒冷天气少出门 如果必须外出,就穿得暖和一些,护好头和脚。 2、天气太冷别逞强 寒冷天气下,心脏病患者外出劳作时不要逞强,尤其是在从事一些强度较大的活动时,如有感到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回家休息。 3、过热出汗要当心 如果穿得很暖和,在室外锻炼出汗了,这时最好及时回家,因为过热会导致血管突然扩张,可能引发低血压。 4、伤风感冒别大意 流感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容易导致心肌梗死,为预防感冒,大家要注意保暖、勤洗手、少去人多的地方也能减少感冒的概率。 5、出门之前禁饮酒 酒精会扩张皮肤的血管,让你感到温暖,但实际上会使你身体重要器官的热量减少,因此,在出门前要避免饮酒。 6、睡眠一定要充足 高质量的睡眠就相当于给心脏充足了电,每晚保证7~8小时的睡眠对健康最有利。 7、睡醒别着急下床 老人睡醒时不要急于下床,先在床上躺5~10分钟,再慢慢下床穿好衣服,否则易引发心绞痛、中风等。 8、情绪一定要稳定 严重的或长期的压抑、愤怒、激动、紧张都会不同程度增加心肌缺血加重,诱发心肌梗死。 9、大便不要太用力 在有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较长患者中便秘需要高度重视,大便用力会引起心肌缺血加重,诱发心肌梗死,所以冠心病一定要保持大便通畅。 (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