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新区 首页 聚焦 聚焦新鲜事 查看内容

西海岸新区:以绿为底,着墨海洋生态

2022-11-29 04:16| 发布者:编辑-小静| 查看:1570| 评论:0

摘要: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在西海岸风光旖旎的海岸线上,绿色生态自然也成为一抹亮丽的色彩。 ...

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在西海岸风光旖旎的海岸线上,绿色生态自然也成为一抹亮丽的色彩。

海陆联动处置浒苔,减轻海洋环境影响;治理互花米草,守护滨海生态安全;开展增殖放流,保护水生生物种类多样性……近年来,西海岸新区积极落实各级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要求,不断提升区域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在青岛打造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过程中体现担当与作为。







浒苔处置







守护最美海岸线

每逢夏季,美丽的海岸线上都被浒苔困扰。大量繁殖的浒苔遮蔽阳光,消耗海水中的氧气,威胁海底藻类及其他海洋生物生存,还会影响海洋景观和海上航道,干扰旅游观光和水上运动的进行。

今年,西海岸新区成立海洋大型藻类灾害专项应急指挥部,设立海域工作组、陆域工作组两个现场工作组,海陆统筹、协调联动,积极应对浒苔灾害。新区在金沙滩、啤酒城等重点景区海域布设14100米拦截网,在拦截网外侧、内侧分别设置近海防御打捞线、浅海与岸边清理线,对漂向浅海及岸边的浒苔进行拦截。新型拦截网的布设,起到了较好的拦截作用。

此外,新区还选取40艘大功率渔船赴苏鲁交界附近海域进行浒苔前置打捞。区内共派出渔船15艘273艘次,清理浒苔8267.18吨,约为去年的三分之一;陆域出动人员11609人次,使用机械设备1698台次,转运外海投放处置42707吨,为去年数量的10.74%。浒苔处置实现了上岸数量少、处置及时高效的目标,有效减轻了对新区海洋环境的影响。







互花米草治理







守护湿地生态安全

互花米草,名字听起来很美,却是我国首批公布的9种最危险的入侵植物之一。原产于北美洲,为多年草本植物,生长于滩涂湿地或入海河口,对海岸带的生物多样性、滩涂养殖、河道航运及排涝等都会造成严重威胁,还会影响海水交换能力,导致水质下降并引发赤潮。其中,胶州湾湿地入侵最为严重。

自2021年5月,西海岸新区开展了为期三年的互花米草治理工作,当年年底,完成全部招标范围442.7公顷互花米草的刈割、翻耕和淤埋等治理。今年8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负责同志来青考察时,对新区互花米草治理成效显著给予充分肯定。

今年,新区通过定期监测,对发现复发互花米草及时清除。在洋河口—跨海大桥区域,互花米草零星复生的观海栈道内侧、沿岸礁石分布区等机耕船难以彻底作业的位置,施工单位采用人工铲除和除草地膜覆盖两种方式进行了清除,并对整个作业区域完成两轮人工铲除工作。在横河河道河口、甜水河及白马河河口区域,施工单位根据互花米草复生位置地形条件不同,分别采用了浮筒式挖机翻耕+淤埋、刈割+翻耕、人工刈割等不同的方式,完成了对作业区域复生互花米草的治理。

通过开展互花米草维护期治理,有效地维护了新区滨海湿地生态安全。







增殖放流







造福子孙功在千秋

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梭子蟹、牙鲆鱼、许氏平鲉……年复一年,数以亿计的优质苗种从董家口附近海域、古镇口湾、灵山湾、薛家岛沿海海域被“播种”入海。放流的鱼虾蟹苗都有严格标准,例如梭子蟹苗身长需超过0.6厘米,虾苗身长为1厘米,鱼苗全长需要超过5厘米。

西海岸新区拥有全国海洋牧场最密集的区域,以海洋牧场作为鱼虾等海洋生物的“繁殖场”,通过人工干预,将人工育苗回归大海。近年来,西海岸新区聚焦“生态养海”,大力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在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方面成效显著,有效优化了新区海域水生生物结构,实现渔业生产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新征程中,西海岸新区将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让海更蓝、滩更净、岸更绿、湾更美。

(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喜欢

不喜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