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烈士陵园内,苍松翠柏间静卧着丁荣华、丁荣桂、丁荣娇三位英烈的陵墓。几十年来,人们到墓前默念碑文,鞠躬献花,追忆先烈的英雄事迹,向革命前辈表达深切哀思和崇高敬意。 踏寻烈士足迹,重温光辉历史。在建国70周年之际,泊里镇组织专业力量寻找烈士子女,获知了三位烈士荡气回肠的英雄事迹,再一次打湿了双眼,撞击着灵魂。 1923年秋,丁荣华出生在泊里镇邱家庄村的一个叫“乐经堂”的大宅里。“乐经堂”当家人丁培书掌管家业后,通过精心经营,十几年的时间便将家族变成了一个拥有良田万亩、店铺几十家、富甲一方的大地主,仅佃户村庄就有18个,佃户不计其数。 丁荣华是“乐经堂”最鼎盛时期出生的少爷。幼时的他生性直爽、聪慧好学、活泼伶俐,就读私塾时就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文采。为光宗耀祖,1935年丁培书不惜重金将丁荣华送到远在百里外的诸城县省立十三中学就读。 来到新地方,接受先进教育,丁荣华感到一切都焕然一新。从地主家庭里走出来的他,丝毫没感到有优越感。看到日军铁蹄踏遍东三省,国民党政府妥协退让,社会动荡混乱,他幼小的心灵被深深刺痛。1935年“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爆发后,全国掀起了抗日高潮。12月,天津学生组成南下宣传团,深入各地宣传抗日救国理论,很快得到了无数爱国学生的响应。正在校园读书的丁荣华受爱国主义和进步思想熏陶,暗暗立下志向,决心“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 1937年,已经就读两年的丁荣华被各地涌起的抗日热潮感染,无心再在安逸的校园里学习。他积极响应地下党组织的号召,离开学堂回到家乡,加入到泊里一带的抗日组织。利用家庭殷实的条件,他悄悄将收缴来的租子变卖成银元,托人送往抗日最前线。这期间,他经常与姐姐丁荣桂、丁荣娇谈论国家的前途命运,两位姐姐也深受启迪,姐弟三人暗暗下定决心,全力投入抗日救国运动之中。 1938年7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第六大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二支队(简称第二支队),在司令员刘勇、政委景晓村的率领下,第二支队来到诸城,由西向东,先后捣毁了瓦店、朱解两个据点,又南进泊里,炮轰贡口的敌人汽艇,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这年冬天,丁荣华、丁荣桂和丁荣娇姐弟三人相继加入到抗日行列,在地下党组织的带领下,他们学唱革命歌曲,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方针,散发传单,出版黑板报登载打击日伪军的胜利消息。由于抗日热情高涨,同年底丁荣华成为我党在泊里发展的第一批“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 1939年3月,丁荣华作为中共诸城县委推荐的第一批进步青年到“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也称岸堤干校)学习。学习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5月,丁荣华毕业分配到中共山东分局一区委五地委工作。同月,他的两个姐姐丁荣桂、丁荣娇经县委妇女部长毛洪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姐弟三人一同走上革命道路。 1939年春,八路军二支队奉命西调沂蒙山,诸城县委以八路军二支队留守处的名义继续坚持工作。丁荣华担当起了党的“堡垒户”和地下联络工作。为便于县委工作,丁荣桂、丁荣娇做通母亲的工作,将县委妇女部长毛洪、干事崔健以姨家表姊妹的名义接到家中居住,掩护她们开展革命工作。县委多次在丁家听取汇报和召开会议。二支队西撤不久,国民党诸城县长梁中亭的队伍及一些杂牌游击队相继聚集在泊里周围。为了加强泊里地区共产党的领导力量,1939年6月,五地委将留在地委机关工作的丁笑秋等同志派回泊里工作。中旬,中共诸城县委在刘家庄村召开五区委扩大会议,调整和充实了五区委领导成员,丁荣华任区委青年委员,丁荣桂任区委妇女委员,号召他们用合法身份秘密开展工作。 按照区委的部署,丁荣华为隐蔽身份,担任季家村和邱家庄村的小学教员,后任校长。他利用学校阵地,秘密发展党员,进行抗日救国宣传。学校共有7名教员,先后有4名教员在丁荣华的影响和帮助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邱家庄小学成了敌人眼皮底下的一所“抗战小学”,丁荣华进行平等自立、团结友爱的教育,废除体罚学生,主张师生平等,利用上音乐课的机会,教学生唱《大刀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 《凤阳是个好地方》 《青年草》等抗日歌曲,激发师生的爱国热情。 丁荣桂、丁荣娇姐妹俩经常利用拉家常、讲故事的形式宣传抗日救国道理,潜移默化地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并在邱家庄率先建立“妇救会”和“儿童团”,有组织地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同年冬,泊里地区的敌伪势力猖獗,党所领导的群众抗日救国活动由公开转为地下。这时,姐妹俩就利用赶大集时机秘密联络党员,传递情报,散发革命传单,宣传党的抗日政策,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假抗日、真反共的阴谋和罪行。 1941年春,中共泊里地下党支部为便于联系党员,传递情报,开展秘密活动,遵照上级的指示,决定集资在泊里建立“联友书店”作为秘密联络点。丁荣华、丁荣桂、丁荣娇积极参与集资和筹建活动。“联友书店”开业后,由于不少党员和教师来往频繁,引起了驻泊里伪军司令李永平的怀疑。不久,书店被日军烧毁,被迫歇业。8月,中共第五区委书记刘步云被国民党杀害,五区的对敌斗争形势进一步恶化。这时,丁荣华以音乐教师的身份,自己出资买了笙、管、笛等音乐器械,在自己家里以搞文化娱乐为名,继续坚持与党员的联系,开展党的工作。 1944年“讨李战役”前夕,上级指示泊里地下党组织搜集敌人的军事情报,丁荣华以写生为名,转遍了泊里及其周围的村庄,将敌军据点、碉堡兵力部署、地形等绘制成图,通过交通员报上级党组织。 丁荣华的活动慢慢地引起了敌人的怀疑。1944年7月18日,丁荣华被伪滨海地区警备军逮捕。因丁荣华据理力争,敌人又无确凿证据,第二天他被释放。两天后,由于叛徒出卖,丁荣华又被抓回关押在伪司令部的密室里。敌人对其进行多次严刑审讯,他坚贞不屈,顽强斗争,保护了党组织和革命群众,表现出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 1945年春,随着抗日战争的节节胜利,敌人感到末日来临,对丁荣华使尽了种种酷刑,妄图从他口中得到五区地下党组织的名单和八路军的军事情报。数次的刑讯逼供,丁荣华宁死不屈,高声说道:“我是共产党员,你们休想从我口中得到任何情报!”他义正辞严地痛斥了日伪军残害人民群众的血腥罪行,揭露了他们叛国投敌的丑恶嘴脸。敌人气急败坏地对其用压杠子、灌汽油、香火促,用刀子豁开腿肚子搓盐、用烧红的铁锨烙胸背等酷刑,丁荣华毫不动摇。 为了在丁荣华身上打开缺口,把五区地下党组织一网打尽,敌人采取了更加卑鄙的手法。伪司令李贤斋装出一副慈祥面孔,假惺惺地说:“你是乐经堂的富贵公子,为什么要当共产党来自寻苦吃呢?跟我们干吧,我们可以保护你全家平安无事。”面对敌人的软硬兼施,丁荣华坚定地说:“共产党人信仰的是共产主义,死了你们的心吧,我是不会改变自己的信仰的!” 凶狠残暴的敌人无计可施,1945年5月21日晚,日伪军将丁荣华带到泊里东河滩,最后一次想撬开他的嘴,大义凛然的丁荣华怒斥着敌人,从容走向刑场,就义时年仅22岁。 丁荣华牺牲的当晚,有叛徒供出了丁荣桂和丁荣娇的身份,她俩也被敌人逮捕。伪滨海地区警备司令李贤斋亲自参与了审讯。此时,姐妹俩已作好了与敌人斗争的一切准备,李贤斋问她们是干什么的,她们说:“是专门打汉奸和日本鬼子的!”问她们都和谁来往,她们说:“和八路军来往,和共产党来往!”李贤斋见她们硬的不吃又来软的,假惺惺地说:“你们别不识抬举,只要说出你们的同党,就给你们找个大官的主,保证让你们永享富贵。”两姐妹义愤填膺地说:“你们这些汉奸嚣张不了几天了,等把你们消灭了,所有的劳苦大众都会过上好日子!” 恼羞成怒的李贤斋见姐妹俩软硬不吃,丧心病狂地喝令部下剥光她们的衣服,用烧红的铁锨烙掉她俩的乳房。两姐妹怒视狂徒,大骂不止。凶狠的敌人又拔掉她们的牙齿,割掉她们的舌头,她们圆睁怒目,放射出仇恨的目光。 1945年5月23日,穷凶极恶的刽子手残忍地将年仅27岁的丁荣桂和年仅24岁的丁荣娇活埋在泊里东门外。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敌人统治的黑暗地区里,丁氏三姐弟如同一盏燎原的小灯,照亮了光明的道路,吸引了无数共产党人前赴后继。 1945年12月,在烈士的精神感召下,泊里战役打响,夺取了最终胜利,为烈士们报仇雪恨。 英烈事迹永远不会被忘记。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青岛市委书记赖可可亲自接见丁荣华的妻子陈其兰女士,并授予其“光荣之家”的烈属奖状。丁氏三姐弟被批准为革命烈士,安葬于青岛市黄岛区革命烈士陵园。随后,丁荣华姐弟三人的事迹分别被收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大典》、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共山东英烈大典》,被后人永远铭记。(周衍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