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威海中外运公司副总经理周鲁涛既兴奋又忙碌。 兴奋的是,1月17日,《威海—仁川打造东北亚物流中心谅解备忘录》的签署,让“四港联动”物流一体化正式纳入两地重点合作事项。作为直接参与业务流程的中外运公司来说,这是一次国际物流再提速的好机会。忙碌的是,项目落地后,通关、检验检疫、道路运输方面,公司要抓紧一一梳理对接。 “四港联动”,是威海深化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的又一创新之举,也是山东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迈出的崭新一步。 周鲁涛对由此带来的好处如数家珍:“过去,从欧洲运往威海的货物,在仁川机场落地后,需要进行报关、中转等一系列手续,时间少则三五个小时,多则一两天;而‘四港联动’后,来自韩国及其他国家的货物都可以在最短时间内,通过威海、仁川转至日本、东南亚乃至全球各地。” 古代的山东,因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和海上舟楫之利,成为文明高地;今日的山东,正凭借一日千里的物流网,充分发挥连接日韩、辐射东南亚、西接欧亚大陆的区位优势,下活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大棋。 “我们集团公司每年有60%产品通过青岛港销往东南亚、美国、澳洲等地。依托青岛港发达的海铁联运网络,货物在当地即可实现装箱查验通关,到青岛后直接上船,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物流分公司总经理黄晓康介绍说。 依托海铁联运,青岛港积极布局内陆港,已在省内实现“一市一站一港”的全覆盖;在省外沿黄流域,青岛港正在与郑州、西安、西宁、乌鲁木齐等内陆枢纽城市联手建设海铁联运中转基地,打造东、中、西沿黄流域三个核心区,为腹地客户架起与世界各地无缝衔接、高效运转的“东进西出”海铁联运黄金通道。 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2018年,山东率先在全国建立省级欧亚班列统一运营平台“齐鲁号”,统一品牌、统一班次、统一平台、统一支持、统一宣传。通过欧亚班列运营整合,货源筹集、运输组织、信息服务等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目前,“齐鲁号”可直达俄罗斯、德国、波兰、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9个国家的37个城市。 在对世界敞开怀抱的过程中,山东不断拥抱新的发展机遇。2018年6月,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在山东成功举办,以世界水准展示了中国气派、山东风格、青岛特色。山东放大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效应,加快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支持青岛发挥“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和战略支点的“双定位”政策优势,从地方层面加强与上合组织国家在经贸、投资、金融、互联互通等领域开展合作。 3月1日,在位于青岛胶州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内,总投资437亿元的26个项目集中开工,有9个是来自俄罗斯、德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资项目。俄罗斯企业家安德烈·别洛乌索夫新上的高端管材项目就在其中。 随着中亚、中欧班列的相继开通,特别是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举行后,安德烈公司的产品销量不断攀升,目前每月至少有30个标准集装箱的产品运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安德烈告诉记者:“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