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发生交通事故50000多件,走到诉讼程序的案件2000余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案占了民事案件近10%!这是青岛西海岸新区统计的数据。一提到解决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很多人郁闷:周转于交警、法院、保险、鉴定等部门之间的程序,一圈跑下来,挺累。 为了让当事人不再这么累,黄岛区人民法院作为山东省基层法院试点建成的“道交一体化平台”,有效整合法院、交警、鉴定机构、人民调解、保险等部门单位的信息资源,以“互联网+纠纷处理”的方式,通过流程对接和数据共享,为当事人提供了在线试算、调解、立案、赔付的网上一体办案新模式。 黄岛人小张在2018年12月15日因道路交通事故致伤,一直未获得赔偿,近日来到黄岛法院准备立案,要求肇事车主赔偿各项损失13万余元。立案庭工作人员老魏引导小张到道交一体化调处终端进行了赔付试算,经过试算,应赔偿9万余元,小张根据试算结果修改了起诉状。 老魏告知小张,交通事故案件应当进行诉前调解,如果达成调解,可以在线司法确认,免收诉讼费。小张在道交平台选择了调解,填入相关信息后,将案件提交。 调解员李丁通过调解员端登录了道交一体化平台,在线审批处理了小张的案件,通过平台调取了事故的卷宗材料,了解详情后通知了侵权人小王及保险公司。李丁告诉记者,以前如果案件事实不清楚,需要当事人来说明情况,有时需到交管部门进一步调取材料,现在通过道交一体化平台,可以直接查看交警的卷宗材料,当事人就不用再跑了。 两天后,小张、小王及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小孙来到法院,小张认为自己伤情较重,提出了伤残鉴定的申请。李丁在线查看了相关证据后,将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名单告知了当事人,但双方未达成一致。随后,李丁通过道交一体化平台随机选取了鉴定机构,并将鉴定申请及相关证据在线传给了鉴定机构。鉴定人员通过鉴定机构端口登录了道交一体化平台,并在线查看了调解员提交过来的证据,对比相关的鉴定标准后,认为小张的伤情不构成伤残。 李丁结合案件情况给出了调解方案,数额与小张试算的基本一致。在李丁的劝说下,双方同意调解。李丁在平台上输入了调解的相关数额,系统自动生成了调解笔录、调解协议,打印后,小张、小王、小孙当场签字确认。 李丁告知他们,可以对调解协议申请司法确认,经过确认后的协议有强制执行的效力,并且不收费。双方一致同意进行司法确认。 黄岛法院民四庭法官史丽丽看到了李丁通过道交一体化平台申请司法确认的案件,将从法院分调裁系统中获取的案号填入后,在线核对了调解笔录、调解协议。她认为该调解内容符合法律规定的确认条件,准予确认,系统自动生成了确认裁定书,送达给当事人。法官告诉小张可以申请“一键理赔”。保险机构同样通过该平台,根据当事人“一键理赔”申请,在三天内完成赔付。 小张在收到保险公司赔偿的到款短信后,连称“没想到赔偿速度这么快”! 2017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司法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在山东等14个省市开展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改革试点工作。青岛市黄岛区黄岛法院是山东省改革试点基层法院之一。 “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和建设,目前平台整合了法院、交警、鉴定机构、行业调解、人民调解、保险等部门和单位的信息资源,以‘互联网+纠纷处理’的方式,通过流程对接、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为交通事故当事人提供在线人身损害赔偿计算、赔偿调解、立案应诉、保险赔付的网上一体办案新模式。”黄岛法院副院长丁培增介绍,经过积极与各方沟通协调,平台现已实现了与辖区两家交警部门12123办案系统以及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公司等8家保险机构理赔系统的对接,10家财产评估和伤情鉴定机构顺利入驻该平台,全区所有交通事故类行业调解、人民调解组织均完成平台注册,已入驻平台的矛盾调处部门达到了西海岸新区所有机构的80%,基本实现了部门之间、行业之间、机构之间的网络连接、信息共享。 据了解,处理纠纷涉及的当事人、交警、法院、鉴定机构、行业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保险机构等均设有平台登录端口,事故发生后,首先通过“调解前置”程序进行调解。当事人可在平台完成调解申请,由交警部门、人民调解委员会、保险行业调解委员会先行开展调解工作。如达成调解协议,根据双方当事人的申请,可在线完成调解内容司法确认,通过一键理赔功能,实现保险公司在线理赔。调解不成的,法院直接立案进入诉讼程序,上下节点无缝对接,解决了以往因办公分散“多跑路”“沟通不畅”的难题,同时大大节省了时间。 青岛市公安局黄岛分局交通警察大队事故处理科科长孙元山表示,进入这个平台之后,他们会将有关材料及时上传,促使他们加强信息采集,强化执法规范,“同时,我们也用这个平台进行事故调解,效率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黄岛支公司副总经理于洁告诉记者,道交一体化平台上的一键理赔指令发出后,当事人会很快收到银行转账的提示,效率大大提高。 记者近日来到黄岛法院立案大厅看到,这里有一台多功能的“道交一体化自助调处终端”和多台安装有该系统的电脑。当事人因交通事故来立案时,就能在主页看到几个功能选项,其中包括赔付试算、调解案件、起诉案件、伤残等级计算器、诉讼费计算器等。 据了解,道交纠纷难化解的重要原因,在于没有统一规范的处置流程和判例标准,实际理赔数额与当事人预期差距较大。赔偿标准的不统一也导致一些案件的处理结果难尽人意。尤其是在多人伤亡交通事故中,法律关系复杂、诉讼参加人数众多、权利义务冲突激烈,法院对各方主体利益诉求的平衡存在诸多困难。 “在道交纠纷中,老百姓不知道怎样打官司,一些‘掮客黄牛’许以高额赔偿空头支票,一些当事人受到蒙骗,单方鉴定、漫天要价,到头来花费高额诉讼费、鉴定费,最终虽赢了官司却输了钱,合法利益受到损害。”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高霞介绍,现在平台上的赔付预算,把这个矛盾解决了。 据了解,黄岛法院经过分析所办理案件的赔付数额并综合各方意见,制定道路交通损害赔偿的“青岛标准”,报送青岛中院后获得批准。“系统嵌入了赔偿项目和标准,无论是调解还是判决,赔偿的数额基本一致,统一了裁判尺度,大大提高了诉前调解的成功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案多人少的矛盾。”高霞介绍说,当事人立案前先在“道交一体化平台”调处终端进行赔付试算,能够快速试算获赔数额,固化心理预期,有效促进了调解工作的顺利进行。 黄岛法院民四庭法官史丽丽是全国法院办案标兵,2018年,她带领的团队办案800多起,全部是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案件。在她看来,平台工作从线下转到了线上,车辆档案、事故信息及其他相关材料,不需要再去交警部门及其它部门调取,减少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今年,我们的工作室将会实现更大突破。” 日前,青岛全市法院道交事故纠纷网上一体化平台建设工作现场会在黄岛法院召开,专门推广学习其经验做法,青岛中院对黄岛法院该项工作予以通报表彰。据介绍,青岛法院将在全市推行“一体化”平台。 自5月份“道交一体化平台”上线以来,黄岛法院办理此类案件的平均结案周期仅15天,较以往同类案件缩短25天左右,极大地提高了办案效率。这一平台的上线,切实解决了当事人以往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多点奔波、费时费力的问题,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