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博士后学术论坛暨“山东能源研究院”首届青年学者学术论坛6月21日在崂山区召开。论坛上,由市人社局、崂山区政府和中科院青能所联合发起成立青岛博士后创新联盟,这是岛城第一个博士后创新联盟。截至2018年底,青岛市博士后站和在青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数量分别达到105家、13家,总数居全省首位。 青岛博士后创新联盟将通过搭建人才聚集发展平台、资源信息共享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和人才服务平台,发挥企业资源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成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产业化转移、为高层次人才自身发展创造更多机遇。该联盟是针对各单位博士后招收培养和博士后工作站建设而组织形成的协同创新型社会团体。 “我所在的中科院青能所目前在站有博士后120名,博士后创新联盟的成立,有助于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瓶颈,在科技研发、项目合作、成果转化等方面与崂山区和青岛市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中科院青能所博士后联谊会会长陈天举说。中科院青能所从2016年起,连续三年博士后进站人数位居驻青科研机构之首,为青岛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研领军人才。中科院青能所所在的崂山区,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4家、流动站27家,总数占青岛市三分之一以上,累计培训博士后人员达到1200多人。 “联盟成立后,将吸纳联合全市国家级、省级博士后工作站,以及所有在站博士、知名专家学者和高校科研流动站等成员单位。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完善博士后政策在内的人才政策体系,提供‘保姆式’贴心服务。”崂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辛果介绍,崂山区是青岛市博士后工作的先行区,2002年10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青岛高科技工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青岛市第一家区域性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由此拉开崂山区博士后工作的序幕。2005年,青岛高科园与中科院海洋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培养博士后人员,探索出政府引导、校地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2015年11月,举办中国博士后海洋科学与技术学术论坛并共同启动中国青岛“海洋+”创新创业大赛,着力引进了一批涉蓝涉海领域博士后人才和团队。 在博士后政策方面,青岛市已经连续七年实施博士后培养留青计划,为设站单位和博士后人员提供设站、科研、生活、创业、安家等八类资助,今年又将博士后安家补贴标准从20万元提升至25万元。截至目前,青岛已经为上万人次的博士后累计发放资助3亿多元。全市累计招收3512人、出站1485人,出站留青1139人、出站留青率76.7%,在站1901人。 青岛已经连续八年荣获“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在创业激励扶持方面,先后建成启用国际院士港、院士智谷、博士创业园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园等高端人才创业创新平台,可按照项目或人才层次,给予创业项目40万至1亿元不等的补助,并可在一定期限内免减办公用房租金。在住房保障方面,可提供人才公寓租住、发放住房补贴、给予一次性安家费等不同解决方案。在落户政策方面,放宽落户限制,简化落户程序。(记者 周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