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新区 首页 聚焦 聚焦新鲜事 查看内容

青岛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超百场

2018-7-23 09:28| 发布者:编辑-葱末| 查看:2071| 评论:0|来自: 青岛日报

摘要:上半年我市发布成果700余项,达成合作协议112个 记者昨日从市科技局获悉,为贯彻落实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部署要求,实现科技成果供给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


上半年我市发布成果700余项,达成合作协议112个

记者昨日从市科技局获悉,为贯彻落实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部署要求,实现科技成果供给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加快科技成果本地转化,今年,我市首次组织开展了全要素、广渠道、多形式的产学研对接专项行动,上半年我市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共124场,发布成果700余项,达成合作协议112个,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达40亿元,同比增长22%。

让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走出“高阁”,实现技术成果项目落地转化迫在眉睫。今年上半年,我市通过组织驻青高校院所筛选具备产业化条件的科技成果,加强与本地企业精准对接,多项成果为地方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支撑。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和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展两所融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战略系列活动,举办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专项成果发布会,这也是我市启动产学研对接专项行动之后举办的首场大型院所成果对接活动,与70余家企业进行成果对接,当场签订7项合作协议,一批科研成果在青岛落地转化。黄海水产研究所与青岛微蓝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培育的崂山仙胎鱼,成为上合青岛峰会指定食品;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与青岛泰戈菲斯海洋装备股份公司合作,推动海洋高端装备产业化发展;青岛大学在城阳成立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暨青岛大学未来研究院;青岛科技大学与市工商联、胶州市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通过强化成果产业承接,企业的发展“瓶颈”也得以突破。我市上半年针对企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和瓶颈技术问题,采取校企合作等形式,与高校院所点对点精准对接。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以海信、海尔为代表的多家企业与高校开展校企合作。海信网络有限公司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市交警支队共建智能交通联合实验室,智能交通管控能力得到提升;海信医疗有限公司与青大附院签订合作协议,围绕数字诊疗装备开展深度合作;海尔智能公司与上海大学进行全面合作;海通机器人公司与青岛科技大学达成合作协议,将挂牌成立“机器人产学研合作基地”。

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走出去”很重要,“请进来”也必不可少。市科技创新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天传介绍,今年我市还着眼于弥补产业化成果不足的短板,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围绕“中科系、高校系、企业系、国际系”四条主线引进众多创新资源。同时,各市、区(功能区)政府部门率先垂范,组织综合性对接活动,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主动牵线搭桥,发挥资源优势和“红娘”作用,吸引集聚众多先进技术成果在青签约、落地、转化。结合实施“百千万”重大工程实施精准招商,市科技局赴北京、杭州、成都、绵阳等地集中走访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20余家,调研军民融合合作单位10余家,拟引进项目6个;市北区举行新旧动能转换招商推介暨重点项目签约会,引进中星微电子公司与青岛理工大学联合成立城市治理与智能化研究院;高新区举办企业“开放日”暨产业载体招商推介会,光电院、智能院、声学所、软件所分别与航天半导体所、中国重汽青岛重工、西南交大青岛研究院、青岛猎城商务签订合作意向;即墨区引进上海交通大学丁文江院士创新团队项目、成会明院士团队项目;胶州市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德国施瓦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英国尼康水净化处理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

与此同时,我市的科技服务中介机构还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红娘”作用,协调供需双方合作。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邀请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和计算机应用研究所10余位技术专家,与市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以及相关企业进行对接,现场达成6项合作意向;青岛生产力促进中心组织科技金融专场活动6次,“投保贷联动”等科技金融特色产品得到了有效推广,上半年发放贷款4100万元;橡胶谷集团公司组织2018年第六届PMC大赛俄罗斯海外赛,征集项目68个。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对符合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人才、平台等优先给予支持,形成政策“组合拳”。同时创新组织形式、内容和方法,精准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做好签约和引进项目、人才、平台的跟踪服务,力求落小、落细、落实,提高产学研对接成功率。


喜欢

不喜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