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区劳动监察大队坚持“公正执法、廉洁行政”的执法理念,多举并措积极打造“数字铁笼”执法平台,形成了一系列在全市范围内可复制、可推广的劳动监察执法“黄岛经验”。 打造“数字铁笼”系统4437起案件“零出错” 新区目前共有7万余家各类企业、近80万名职工。为做好劳动监察工作,区劳动监察大队开发建立了劳动监察执法办案“数字铁笼”系统,全面推行“阳光执法”,规范执法行为,把案件装进“数字的笼子”。 “我们把通过投诉举报、日常巡查、专项检查、书面审查、上级领导批示件、局长信箱、政务服务热线、12333等近十个渠道受理的案件及各类群体性突发事件,全部归口纳入‘数字铁笼’,实现对每一起案件的每一个环节‘网上透明运行’‘全程适时监督’,运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推行数字化管理,把每一个案子办成“铁案”。”区劳动监察大队工作人员介绍,实施把案件装进“数字笼子”以来,区劳动监察大队共办理各类案件4437起,未发生一起错案及败诉案件。 有了创新模式,创新管理也必不可少。为此,新区建立执法内部监督、刑事案件移送、重大欠薪欠费隐患“三级预警”等30余项与“数字铁笼”配套的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小到日常考勤、信息宣传、简报简讯,大到网格管理、情况专报、作风督查、党建品牌全部纳入“笼中”,建立了“职责明确、运转协调、责任落实”的良性管理机制,使队伍建设规范化,专项工作时段化,常规工作制度化。 两网覆盖三权分离实现执法公开透明 在创新“数字铁笼”的同时,区劳动监察大队将“调查、审理、处理”三权分离与“两网化”(网格化、网络化)相融通,创建“两网化三分离”新模式,实现执法权力公开透明、高效廉洁。 “通过‘数字铁笼’网格管理模块,我们建立起了辖26个镇街的‘两网化’全覆盖网络,按照‘一街一册、一企一账’的‘十清’标准(企业基本情况、用工人数情况、合同签订、保险缴纳、工资支付、信息联络员、ABC诚信等级评价、违法记录、厂房是否租赁及监管责任人)建立电子和书面双项网格台账,明确各镇街属地管辖,按照‘协调配合、互通信息’的原则,有力确保‘问题能发现、事态能控制、突发事件能解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已通过网格上报并消除劳动纠纷隐患136起,其中消除重大不稳定隐患12起,调解一般纠纷68起。 在案件查处过程中,区劳动监察大队按照“十统一”规范(统一执法理念、统一职责与责任、统一案件调查与监督审理、统一法律文书、统一审批文书、统一调查标准、统一调查处理时限、统一案件台账、统一案件质量与考核分数、统一案件办理规程),率先建立起“两网化三分离”执法管理新模式,设立立案室和监督审理室,对所有通过“数字铁笼”的案件“一件一立、一件一批、专人审理、五级审核”,使办案的每一个关口“环环相扣,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有效规避以往因办案“权力集中”造成的“错案、人情案”隐患,并有效控制和压缩办案期限,达到“清正清廉、效率提升、职工满意”的效果。截至目前,结案3180起,结案率96%,同比上升了24个百分点。 此外,区劳动监察大队还将“数字铁笼”办案模块和重大隐患“三级预警”模块的信息共享,对每一起案件实行“一诉查基础”,既要解决当事人反映的个案问题,又要对涉案企业整体的“合同签订、保险缴纳、工资发放、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10个层面的问题进行全面排查,一经发现违法,立即给予全面整改;并对发现的重大欠薪欠费隐患及时纳入“三级预警”跟踪处置,确保“以点带面”,全面消除各类隐患。截至目前,已对42户企业实施“三级预警”,其中35户企业纳入“Ⅰ级预警”监控。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将权力“晒在阳光下” 自“数字铁笼”建立以来,区劳动监察大队严守廉洁纪律,将权力“晒在阳光下”,积极促进劳动关系和谐。还通过“西海岸新区商事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公示A级诚信企业57户,不诚信企业83户,下达“失信提示书”228份,曝光企业重大违法5起,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累计达1200余万元。 “依托‘数字铁笼’平台,我们对办案的每一道程序进行全过程记录,既实现了‘远程’办案和‘实时’审理,又对整个办案过程涉及的法律依据、裁量权、处理意见、处理结果等进行全程留痕,使执法更加公开透明。”区劳动监察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数字铁笼”举措的实施,区劳动监察大队强化了内部管理,完善了执法机制,营造了“公平、公正、透明、高效”的执法环境,未发生一起效能投诉和廉政事故。 下一步,区劳动监察大队将不断巩固“数字铁笼”,保持清正廉洁、恪守为政底线,为深化新区融合发展、争创“全国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做出努力。(丁大千 李明奎 李明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