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的深刻变革,重塑了中国人民的面貌,重塑了中华民族的面貌,重塑了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重塑了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壮阔东方潮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西海岸。 在举国上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为系统、真实、全面地反映改革开放大潮给西海岸带来的巨大变化,本报今日推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刊”,敬请关注。(《新黄岛》编辑部) 逐梦四十年 春满西海岸 40年前的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弹指一挥间,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硕果累累、卓有成效,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领域协调发展,在栉风沐雨中以澎湃之势谱就历史华章,在机遇与挑战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40年改革潮涌,40年沧桑巨变。 1984年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和窗口,青岛成为首批14座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从此,青岛的目标便是整个世界。 1985年3月28日,青岛开发区获准开建的消息宛若一声惊雷,给青岛西海岸新区带来了春的希望,揭开了西海岸大开发、大发展的序幕。 1991年1月,原胶南县撤县设市。2012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山东省调整青岛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黄岛区、县级胶南市,设立新的黄岛区。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2014年6月3日,第九个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成立,自此,新区全面发力,追赶超越。 四年间,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跨上三千亿台阶,东方影都、青岛世界博览城等百亿级项目频顾;改革开放活力迸发,45项国家和省市级改革试点不断深化,51项区级重点改革接力突破,2017年外贸进出口超过1700亿元;民生福祉不断改善,精准扶贫、社会治理稳步推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步履不息,求索不止。新区勇立潮头,2018起笔再次定义中国乃至世界的蔚蓝色,2018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及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的举办,无疑让西海岸新区再次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40年栉风沐雨,40年物换星移。如何生动讲述改革开放浪潮中西海岸人的生活变迁和奋斗故事,深刻揭示西海岸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积极探寻西海岸各部门在新时代改革再出发的不竭活力和十足干劲?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而带着这份力量,《新黄岛》对西海岸40年来发展的伟大成就进行了全方位报道,对西海岸各领域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生动实践进行了多样化展现。 弄潮儿向涛头立,改革关头勇者胜。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以努力建设军民幸福干部自豪令人向往的美丽新区为目标,让我们共同期待:西海岸新区,下一个精彩的40年。 青岛西海岸新区改革开放40年大事记 ★1979年1月,原黄岛区、原胶南县由昌潍地区划归青岛市管辖。 ★1984年10月,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在黄岛设立,是最早的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85年3月动工兴建。 ★1988年3月,原胶南县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地区。 ★1991年1月,原胶南县撤县设市。 ★1992年5月,山东省、青岛市先后决定,将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展到原黄岛全区,并实行两区体制合一。 ★1992年11月,青岛保税区经国家批准成立,并于1993年3月28日通过海关总署验收,正式封关运营。 ★2001年4月,青岛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决定》,确定了青岛经济发展重心向西海岸全面转移的战略决策,并赋予开发区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权限。 ★2002年4月,青岛港外贸集装箱航线开始由东部老港区向西海岸前湾新港区全线迁移。 ★2006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设立国家级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实行“境内关外”政策。2006年10月开工建设,2007年7月通过国家九部委联合验收。 ★2008年9月,青岛保税区整合临近港区、保税物流园区,转型升级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 ★2009年5月,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正式启动。 ★2010年7月,中国商务部与德国经济和技术部签署《备忘录》,确定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中德生态园。2011年12月中德生态园正式启动建设。 ★2011年6月,青岛胶州湾隧道和胶州湾大桥同时贯通,建立起西海岸与青岛主城区之间便捷的交通联系。 ★2012年8月,青岛率先启动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城市。商务部批复在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设立中日中韩合作创新产业园。 ★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 ★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由原青岛市黄岛区、县级胶南市合并,设立新的青岛市黄岛区。 ★2013年2月,青岛市黄岛区正式设立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率先探索军民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 ★2013年11月,国家发改委批复董家口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是全国第一个区域性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 ★2014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包括青岛市黄岛区全部行政区域。 ★2014年11月,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社会治理中心,构建起“社区报信息、街镇管处置、区里总调度”的社会治理框架。 ★2014年12月,制定出台《关于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意见》,组建综合行政执法局,集中行使城市管理等6个领域的全部或部分行政执法权。 ★2015年1月,青岛西海岸新区率先试行“三证合一”暨“一口式”运行登记制度,颁发山东省首张“三证合一”证照。 ★2015年8月,第2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在金沙滩啤酒城举办,青岛国际啤酒节登陆西海岸,至今已连续举办4届。 ★2016年3月,青岛西海岸新区在全国率先启动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打造世界级最美海湾。 ★2016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同意山东青岛董家口港口岸对外开放的批复》,同意董家口港口岸对外开放。 ★2017年4月,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开展智能化工业园区试点示范,成为我国东部唯一试点示范的智能化工业园区。 ★2017年10月,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获批,成为省内唯一以跨境电商产业为特色的保税物流中心(B型)。 ★2017年11月,青岛中英创新产业园在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启动建设。 ★2018年1月,《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条例》正式实施。 ★2018年4月,青岛东方影都全面建成投入运行,助力中国电影工业化。 ★2018年6月,首届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在新区举办,进一步促进上海合作组织各国人文交流。 ★2018年9月,2018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开幕,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永久会址正式启用。 ★2018年10月,《青岛西海岸新区总体规划(2018一2035年)》正式获批。 醉美狂欢盛宴 酒香传遍四海 自2015年开始,被誉为亚洲最大的啤酒盛会——青岛国际啤酒节来到西海岸。从“海上啤酒节”“智慧啤酒节”“音乐啤酒节”到“上合啤酒节”,青岛国际啤酒节的品牌内涵在西海岸得到了不断丰富和超越。“啤酒之城”这张新区城市名片正熠熠生辉。 2018年,第28届青岛国际啤酒节38天的激情狂欢,为广大市民和海内外宾朋奉献了一场“啤酒全球化、演艺高端化、美食品牌化、设施智能化、参节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啤酒盛宴。创下了场地规模“世界最大”、持续时间“史上最长”、参节人数最多、啤酒品种最全、文化活动最精彩、媒体关注度最高的“六个之最”。 本届啤酒节汇聚世界各地200多个国际品牌的1300多款啤酒,接待游客620万人次,吸引6000名选手参加全民酒王争霸赛。大型演出“凤凰火舞秀”精彩上演,郎朗领衔“凤凰之声国际音乐季”,环球城国际大马戏震撼“凤凰之珠”,绚丽“灯光焰火秀”扮靓不夜啤酒城。200多种美食汇聚于此,更有《舌尖上的中国》厨艺高手现场烹饪,带来舌尖上的艺术享受……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啤酒节上,青岛西海岸国际啤酒节组委会倡议发起,邀请德国、英国和美国等地的著名啤酒节共同筹建国际民间组织——“世界著名啤酒节联合会”,为弘扬啤酒文化、增进交流合作、加大啤酒节会与国际旅游的关联互惠搭建崭新平台。根据“世界著名啤酒节联合会议定书”,联合会首次年会计划于第29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举行。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作为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之后的又一盛事,本届啤酒节再次传承了办好大型节会活动的有益经验,放大了办会效应。在历届啤酒节的影响推动下,青岛和西海岸新区的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再次得到提升,新区旅游服务业蓬勃发展,餐饮场所顾客满座,酒店宾馆一房难求。 影视产业集群 崛起灵山湾畔 2018年,《刺杀小说家》《特警队》《闪光少女》《无疯也起浪》等多个剧组入驻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拍摄。同样是在今年,东方影都一期30座摄影棚全部投入使用,预订爆满,二期10座摄影棚整体封顶也即将投入使用。 近年来,新区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势头正盛。 自2014年新区获批成立以来,总投资500亿元的东方影都开业运营,集中布局大剧院、电影博物馆、酒店群等配套设施,并成功举办青岛电影交易博览会、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影节等影视活动。依托东方影都这一实体平台,一条覆盖影视产业上下游的千亿级全产业链在新区逐步成型,中国“重工业电影”时代在胶州湾西岸盛大开启。 在软件配套上,新区推出了国内最优惠的扶持政策,为打造“影视之都”助力。新区设立连续5年、每年10亿元的影视制作成本补贴资金,最高可补贴影视剧组40%的制作费用,首批13家企业已享受到2042万元的灵山湾影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 2018年8月,西海岸发展集团挺进藏马山,总投资约50亿元、规划总占地面积1500亩的青岛影视摄制实景外景地项目正式开工,旨在打造集影视拍摄、影视旅游、实景互动体验及商业功能于一体的国内领先的综合型影视外景地,将继续助力“影视之都”建设。 据统计,目前在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注册入驻的影视企业已达200余家,《封神》《环太平洋2》等46部影片入驻拍摄。未来,新区将集聚上千家影视文化企业,每年拍摄制作国内外影视作品百余部、吸引旅游人口近千万人次,带动就业10万人,培育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凤凰之声”高亢 城市乐动交响 2018年第28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凤凰之声大剧院在金沙滩畔落成启用。在2018凤凰之声国际音乐季中,世界著名钢琴家郎朗、大提琴家秦立巍等斐声国际的知名音乐家齐聚新区,在38天的时间里带来了近30场顶级古典音乐会。“凤凰之声”已然成为新区新的文化地标,也成为音乐爱好者向往的场所。 作为2018凤凰之声国际音乐季三大主题活动之一,凤凰之声MUVI电音节阵容强大,意大利电音兄弟组合VINAI和墨西哥风尚女神MARIANA BO降临西海岸,美国拉斯维加斯舞蹈团体、拉丁舞蹈团体及爵士舞蹈团体等多个演出团队轮番表演,为新区带来了一场充满异域风情的音乐盛宴。 2017年8月,全球最大的青年交响乐交流平台——欧盟青年音乐节在新区完成了亚洲首秀,新区也被确立为欧盟青年音乐节中国永久主办地。2018年,来自15个国家的近500位青年音乐使者再次登上新区舞台,带来了为期9天的音乐盛会。“此次欧盟青年音乐节期间,青年演奏家们在各国指挥家的接力下完成了200多小时的特训,并通过驻场交响乐、专场音乐会等形式,吸引更多市民参与到这个音乐与文化的交流平台,享受这场酣畅淋漓的古典音乐盛宴。”欧盟青年音乐节中国主席刘铮介绍说。 城市因音乐而有魅力,音乐因城市而有情怀。近年来,凤凰之声大剧院、藏马山旅游度假区、城市阳台景区、青岛东方影都等10余个地标建筑一次次奏响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华美乐章,悠扬的旋律回响在新区这座“音乐之岛”的每个角落,音乐也为新区这座国际化都市增添了新的文化气质。 大型展会纷至 新区美名远扬 2018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青岛健康生活节、东亚商品展、首届青岛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成果展……2018年越来越多重要展会落户西海岸,吸引参展单位近万家,参展参观人数超过50万人次,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为新区打造“会展之滨”名片注入了新动能。 位于新区的青岛世界博览城项目,总投资500亿元,其中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的国际会议中心、国际展览中心、会展商务配套中心及交通物流中心已投入使用,并成功举办2018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成为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永久会址。 展览中心部分由12个矩形展馆组成,采用西海岸历史遗迹“琅琊台”为造型意向,单馆面积达10000平方米,并通过东西、南北两条550米长,35米高的十字展廊连接,形成宽绰大气的完整展览空间。“会议中心设计风格突出海洋特色,采用丝带状铺开布置,寓意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北部起点,内部设置了二十多个50到6000平方米大小不等的会议室。”青岛海洋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里是我国北方综合规模最大、配套功能最齐的国际博览中心。 2019年,青岛世界博览城计划举办各类展会50个以上,参展参观人数预计将超过300万人次,其中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中国零售业博览会、亚洲农业与食品产业博览会等多个国际知名品牌展会将悉数亮相,成为拉动新区会展产业飞跃发展和提升软实力的新引擎。 城市建设变化天翻地覆 从1978年到2018年,是西海岸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40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品质拔节生长。 曾经局促简陋的城市环境,变得时尚而大气;曾经的蜿蜒曲折的小道,已经变成四通八达的油柏路;曾经低矮狭小的住房,已经变成宽敞舒适的高层住宅……回首走过的四十年,西海岸的人居条件、人居环境、人居品质全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夜晚,霓虹闪烁,光彩照人,滨海大道景观带的建设也越来越完善、亮丽,吸引着无数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散步、赏景。 如今,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活力新区步履铿锵,大步走向未来。 偏僻渔村崛起活力新城 曾经的灵山湾畔是一片片的小渔村,布满星罗棋布的养殖池。随着西海岸区划调整,拉开了开发灵山湾、建设新城区的序幕,尤其是新区获批以来,灵山湾畔日新月异,崛起了一座活力新城。 如今环湾望眼,从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到海洋高新区、中央活力区……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从珊瑚贝桥、青岛电影博物馆到红树林度假世界、青岛世界博览城……越来越多的地标建筑正在勾勒出灵山湾新的天际线。改革开放40年,灵山湾畔的蝶变见证了西海岸的跨越式发展。 农业乡镇蝶变“北域江南” 40年蜕蛹化蝶,40年砥砺奋进。茶乡海青,从一个偏远农业乡镇蝶变为新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样板镇。 过去低矮老旧的平房现如今早已不复存在,今天的海青,一座座特点鲜明的建筑鳞次栉比,一条条柏油马路宽阔整洁……目之所及,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香气远溢的万亩茶园,甜水河与潮河穿镇而过,结合“山、水、茶、竹”资源优势于一体的海青镇已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北域江南”。 一条道路见证城市演变 四十年沧桑巨变,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记录下西海岸交通发展的步伐。四十年前的香江路还是一片麦田,羊肠小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徒步的行人和自行车大军是那个时代西海岸交通状况最真实写照。 四十年过去了,曾经的土路早已被平整宽阔的柏油路取代。如今,香江路已成为新区最繁忙的东西交通干道之一,往来车辆川流不息,道路两侧绿树成荫,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一条道路的演变也见证了西海岸的发展和城市的巨变。 明月海藻绽放“海洋之花” 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磅礴而至,明月海藻集团紧跟时代潮流,坚持技术创新,面向海洋,坚守主业,精耕蓝海,闯出一条实体经济不断焕发勃勃生机的发展新路。 诞生在破旧厂房中的明月海藻砥砺奋进不断创新,如今成为国际上最大的海藻生物制品企业、优秀的国际化健康产业集团,被誉为青岛市新“五朵金花”中的“海洋之花”。公司主导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产品销往五大洲的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张家楼镇厚植油画沃土 2003年7月,张家楼镇正式引进青岛绿泽画院在此创作和经营,双方于2004年确定在大泥沟头村创建一个油画村——达尼画家村,吸引一批全国知名画家前来落户创作经营。2005年,青岛达尼画家村正式成立。 自2006年起,国家频频出台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绿泽画院于2006年投资900万元创办了青岛绿泽美术学校,为画家村日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现在,绿泽画院占地面积72亩,现有画师600多人,年销售收入1.2亿元,其中出口1000万美元,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油画生产基地。
编辑:徐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