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理案件4473起,为5000余名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2161.7余万元……黄岛区劳动监察大队积极改进办案方式,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在一年时间内处理了大量劳动争议案件,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015年7月,东西两区劳动监察机构完成整合,不断创新,首创“两网化三分离”新模式,搭建“四位一体”新平台,构建和谐劳动“新黄岛”,打造新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 办案效率 企业欠薪30万劳动监察两天结案 2016年7月上旬,黄岛区劳动监察大队一中队在更新企业信息时,发现某电子公司存在欠薪逃逸的隐患。“我们查出信息后,当天就审批立案,进入调查程序。”一中队队长臧凤鸣告诉记者,经查,该企业由于资金周转问题,未发放50余名职工两个月的工资。“当时,我们得知该企业将停止经营,立即派监察员联系到企业负责人,协调此事。”在监察人员的协调下,该企业于两日内结清了职工工资30余万元。 “此次事件处理得如此之快,得益于如今高效率的办案程序和两网化的监管模式。”臧凤鸣向记者介绍说,2015年7月,东西两区劳动监察机构完成整合后积极创新,按照“十统一”新思路,着力打造了“两网化三分离”的执法新模式和劳动监察执法平台,构建和谐“新黄岛”。 发展融合 创新办案思路实现两区统一监管 “目前新区登记在册的企业共8万余户,规模以上企业7000余户,使用劳动者40余万人,分布在约2096平方公里的26个街道、镇上。”劳动监察大队岳建平大队长说,“东西两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整合后,面对如此广大的区域、众多的企业和劳动者,还有以前东西两区不同的标准和管理方式,怎么进行统一有效的监管,这些问题一下子摆在了我们面前。” “以前有的企业在东西两区都有工厂,但两区的办案标准及程序并不一致。两套不同的办案标准,势必会影响企业的用工。”岳建平大队长介绍说,为此劳动监察大队结合实际,提出“统一执法文书、办案标准、办案流程”等“十统一”思路,并且建立完善《劳动监察执法内部监督》 《案件办理规程》 《集体研究决议》《刑事案件移送》等30余项管理制度;成立执法内部督查领导小组,定期向职工、企业发放“执法测评表”,接受社会监督,使办案达到“三无”标准,无超期、无错案、无投诉。 精准服务 “两网化”全覆盖,实现动态监管 刚走进劳动监察室,记者抬头便看见墙上挂着26个网格区、46个网格段的劳动监察示意图,“我们根据全区26个镇街划分为26个网格区、46个网格段,建立起区——街(镇)——社区的三级监管两网化全覆盖网络。”副大队长赵庆利介绍说,26个网格区由9支中队负责,每个队配专职监察员、兼职监察员、协管员、企业信息联络员,共配备专职监察员54名、兼职监察员58名、协管员457名、企业信息联络员6458名。“每支中队下的四支队伍落实四级责任。” “这是我们做的企业台账。”赵庆利指着一本册子介绍说。记者看到,台账上每一个企业都有清晰的档案,涵盖了企业的基本情况、合同签订、保险缴纳、工资支付ABC诚信评价等“十清”信息。“每半年,我们都会重新更新这些信息。”这样一来,就形成了“纵横交错、责任清晰、跟踪及时”的全动态监管体系。截至目前,通过网格上报并消除隐患136起,调解纠纷863起。 “互联网+” 搭建执法平台,远程实时审案 11月3日,案件受理室的工作人员姜志芳刚上班便接到了市民追要工资的投诉,他立即审查投诉材料。审查通过后,将其上传至“劳动监察执法平台”。此时监督审理室的工作人员在平台上对资料进行审批,并报大队领导进行审批立案。当天下午4点,这一投诉便立案,通过执法平台转交到负责此区域的一中队进行调查处理。“原本三天才能审批立案,现在当天就能搞定。”赵庆利说,办案如此之高效率,得益于新开发的“劳动监察执法平台”,实现了“远程办案”和“实时”审理,对整个办案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督和记录。 “整个办案过程都在执法平台上进行,所有立案案件全部入网,一案一档,案件办理过程制作询问笔录、审批法律文书、上传证据材料都在该平台操作。”赵庆利说,每个案件都将办理电子档案,实现案件查询“GPS定位”,可随时审核、监督案件办理情况。“为打破原来办案的封闭模式,我们增设立案室、监督审理室,实行调查、审理、处理三分离的办案模式,同两网化无缝隙融合。”据赵庆利介绍,此办案模式系全市首创。截至目前,通过平台办案4473起,书面审查企业录入信息6879户,结案率98%以上。 据记者了解,劳动监察执法平台与市“一体化”办案平台、黄岛区商事主体企业信用公示平台、黄岛区行政处罚管理平台组成“四位一体”综合执法平台体系。“按赏优罚劣原则,我们会在商事主体企业信用公示平台向社会公示诚信企业和不诚信企业,最近一次公示是在9月底。”赵庆利说,截至目前,已公示A级守法诚信企业57户,公示不诚信企业108户,并下达“失信提示书”1348份,曝光重大违法行为5起。文/图 李玉华 |